“奇妙博物馆”研学课程之“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开展小学高年级科技类研学社会实践课程总结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4

“奇妙博物馆”研学课程之“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开展小学高年级科技类研学社会实践课程总结报告

代颖

重庆市 渝中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400010

2016年11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认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意见》充分肯定了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一、课程的源起和背景

我校非常需要适应新时代对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做出创新性的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意见》精神,以及《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尽快开发一批符合本校教学实际需求、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联合建设一批具有良好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在本校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逐步探索形成让我校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刻不容缓。

这些年来,我校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也在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这个良好的实践育人载体,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并且积极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来发挥研学旅行最大效用的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本校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要进一步开发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打造本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文明人”的德育品牌课程,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把握四大基本原则

从学校主导的研学旅行的性质和目的出发,课程设计必需要首先满足四大基本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二是实践性原则:要因地制宜,呈现重庆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三是安全性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四是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二)建立良好运行的管理机制

学校要充分依据国家和重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形成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尽快探索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建立起开放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积极与相关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 位进行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研学旅行课程项目常态化、高效率运行的全社会协同配合机制。

(三)构筑规范有力的保障机制

学校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作为重中之重,形成行之有效的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学校要根据课程安排的基本需求,制定所需经费方案的制订,明确收费项目及标准、贫困学生经费补助标准等,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四)健全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

学校在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时候,首先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程开发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预期效果等内容,在开发过程中要将课程执行责任分解细化,落实到部门到人,在课程实施前要做好相关人员培训,确保课程实施取得实效。其次,要研究制定课程质量评价方案和督导方式,并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最后,在研学课程推广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加强宣传引导,造良好舆论氛围,使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漫游高校研学旅行课程做法及优势

(一)寻找高水平的合作单位

本校充分考虑合作单位的资质和水平,与重庆市渝中区青少年宫携手,共同开发“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研学旅行课程,并将青少年宫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执行机构。渝中区青少年宫具备承接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能力,能够与本校充分合作,设计开发适合规定学段学生,并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课程和线路。青少年宫还有适合小学生需要和喜爱的专业课程讲解老师和项目执行人员。作为共青团指导下的正规事业单位,青少年宫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内部保障机制健全,产权清晰,运行良好,日常运转经费来源稳定;注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内部控制与财务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备规范的项目管理能力。

(二)选择高层次的活动地点

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45号)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国防科工主题板块之内,主要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学精神,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 高校作为“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研学旅行课程活动地点,具有承担不同规模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活动组织、课程和线路研发、集中接待、协调服务等功能,能够为提供集中食宿和交通等服务。房屋、水电、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卫生良好,且周边交通便利,适宜小学生前往开展活动。高校内部具备基本的医疗保障条件,一般离医院不远,有安全和应急保障条件。

(三)制订高质量的活动方案

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课程方案设计以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为原则,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作为研学旅行方案的基本向量,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突出国家最新科技成果、中华民族科技历史、优良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现代化建设成就等。学校严格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委托渝中区青少宫联合开展活动,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在活动开展前一周,一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活动会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与青少年宫的执人团队共同参与执行。活动前利用朝会或者队会课,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制订和开展现场安全教育,组建安全小组,详细制订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活动第一阶段固定为执行团队、大学生志愿辅导员与学校老师、学生认识分组,强调要求,引导学生服从活动安排。

(四)设计高品质的活动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科技创新体验式教育为核心理念,科学设计教育课程线路,采用多个板块多纬实施,并针对小学高年级学段校内教育内容有效衔接。将体验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开发出聆听巨人之声(科技大讲堂)、沐浴科技之光(科学实验体验)、握住创新之手(科技手工课)、插上理想之翅(科技趣味运动)4大教学板块。与相关高校联合设计推出神奇的磁铁墨水、无人机、3D打印、浮起的鸡蛋等研究性学习课程;光电力学实验、千人震、人体钢琴、四人电击抢答、醉酒模拟体验等互动体验项目;火星车、气压车、潜水艇、火箭制作等动手操作项目;指压板、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团队协作比赛项目课程内容。通过精细打造“我是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研学课程作为科技类项目品牌,带领学生们到科技创新培养基地,领略各种高端前尚的科技创新魅力,打开小学生创新视野,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素质,全面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实现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要求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目标。

(五)探索高效率的活动保障

探索从科协、教委、校外教育协会等政府机构相关项目经费,学校相关培养经费,社会资助、赞助经费,家庭自助承担经费等多元化筹措研学旅行经费的机制。保证家庭自助经费普遍低于市场同类旅行项目价格,课程执行中的高校普遍已全免相关场馆、试验室器材操作相关费用,高校社团共同参与和服务的费用也一般由高校承担。课程执行前由区青少年宫统一购买保险,并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与相关保险企业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并争取投保费用优惠。学校联合区青少年宫积极争取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扩大“我是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研学课程参与学生规模。

三、漫游高校研学旅行项目成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我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以研学旅行课程为载体,着力打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文明人”的德育品牌课程。在科技类课程中树立了“我是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研学课程这一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形成了比较成功的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课程运行模式。通过课程的实施和推广增强了学生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培养了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推动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知识得到拓展: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我是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研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同类课程的特点就是对各种科学实验现象背后科学知识的规范讲述,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原理的传授为基础,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科学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科学思维得到激发:课程将提问、实践、讨论、创造、反思等学习要素贯穿于研学旅行的全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科学实验,提出问题,并从探索答案、解决问题中建立科学创新的核心理念,通过研学过程进而学会以探究的途径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

科学技能得到培育:课程以互动教学为核心理念,重视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和交流,使探索实验在互动中自然推进。教学中还设计了各种互动活动,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科学实践得到鼓励:作为本课程教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动手开展科学实验为基本教学模式,坚持“手动即脑动”的思维激发式科学探索理念。通过动手参与实验,从而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由老师示范实验、老师带领实验、同学自主实验、同学交流实验,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去探究科学问题的答案,使学生自我学习过程更加扎实。

科学创新得到推动:学生是学习与创新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研学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后,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关注,鼓励其探索和创新的思维。课程采用分组活动和实验的形式,开发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制作创造的项目。同时,在开展创新创造活动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提升他们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的综合创新能力。



附件:“奇妙博物馆”研学课程之“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执行案例



附件


奇妙博物馆”研学课程之

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系列执行案例


初秋,正是梦幻的时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东风满树花飞”的秋之梦。大学,是所有学子向往的地方,大学究竟都藏着哪些秘密呢?这里有广阔的美丽校园;这里有藏书过万的图书馆;这里有自由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五彩缤纷的专业社团;这里还有你对未来的期待。

一、课程背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意见》要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竹园校区)携手渝中区青少年宫,打造“奇妙博物馆”研学课程之“小小科学家”漫游高校,组织学生走进高校,游览大学环境,参与大学科技社团,领略科学技术的魅力,让孩子们感受高校氛围,打开眼界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培养科技创新创造意识、提升科技创新创造能力

三、执行时间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四、执行地点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城校区)

五、参与对象

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学生

六、课程内容

聆听巨人之声(科技大讲堂):神奇的磁铁墨水、3D打印研究性学习课程;

沐浴科技之光(科学实验体验):千人震、四人电击抢答、醉酒模拟体验互动体验项目;

握住创新之手(科技手工课):火星车动手操作项目;

插上理想之翅(科技趣味运动):指压板、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团队协作比赛项目课程内容。

七、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竹园校区)

执行单位:渝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八、日程安排


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

30分钟

行前准备课

根据学校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利用朝会或者队会课开展行前准备

8:20-9:30

乘车出发

9:30-9:40

安全教育课程

大学生志愿者与学生认识分组,强调要求,引导学生服从活动安排

9:45-11:20

参观科技探索体验中心

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科学体验(千人震、四人电击抢答赛、醉酒模拟体验等)

11:30-12:30

午餐(大学食堂)、自主拍照

12:30-13:30

科技知识

大讲堂

神奇的磁铁墨水、3D打印

13:30-14:10

科技手工课程

制作火星车(一人一辆)

14:10-14:35

团队拓展游戏

指压板、众人拾柴火焰高

14:40-15:00

集合整队

15:00-16:00

乘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