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陈燕君

东阳市中医院,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目的:探析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不同针灸疗法对其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给予康复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均等分组,各组有患者40例,为A组(电针疗法)、B组(温针疗法)。比较两种针灸疗法对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在肿胀症状改善方面,温针疗法有效率显著优于电针疗法(P<0.05);在康复总有效率方面两种针灸疗法数据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电针、温针两种针灸疗法对于运动功能改善及康复总有效率方面均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肿胀程度较高患者可优先考虑温针疗法。

【关键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电针;温针;临床效果


中医对中风后偏瘫并发症有着悠久的临床实践经验,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为了解不同针灸方式对于此类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为后续收治此类患者提供可靠数据参考,对我院2018年收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给予康复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均等分组(A组、B组),各组有患者40例。A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24±12.51)岁;平均病程为(81.35±10.51)天;肩手综合征程度如下:Ⅰ期17例,Ⅱ期14例,Ⅲ期9例。B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03±11.97)岁;平均病程为(82.48±10.68)天;肩手综合征程度如下:Ⅰ期18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组间患者临床基线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提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展开。

1.2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风后偏瘫针对性康复锻炼,训练方法以《康复医学》(第3版)相关内容为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包括摆放良肢位、上肢被动训练、上肢主动训练。

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两组患者联合不同针灸疗法,无论A组或者B组针灸治疗穴位选择均以《针灸治疗学》中记载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对应内容为依据,根据症状选择加减。主穴选择如下:手三里、外关、曲池、合谷、肩髃。所用针灸针均为“华佗”牌,规格为(0.32mm×25mm,50mm)。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针灸针进行酒精快速消毒,选平补平泻手法。A组患者应用电针治疗,对穴位针刺,得气后电针仪与各个穴位的针灸针柄相连接,所用电针仪仪器型号为达佳牌G6805-D型,调整到疏密波,频率设置为20Hz。肩髃、曲池为一组,手三里、合谷为一组,强度设置到让患者上肢肌肉微微颤动且患者可耐受为准,电针治疗时间为30分钟;B组患者用温针治疗,针刺穴位,得气后点燃已经处理过的规格为2cm左右艾条,将其插到各个穴位针的尾部,用隔热纸覆盖在对应穴位的皮肤表面,避免温针治疗期间出现烫伤,温针每次治疗灸2节艾条。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疼痛感、肿胀程度进行评价比较,①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分数在0-10分间,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显;②肿胀根据《中医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内容为准,分数在0-3分间,分数越高提示肿胀程度越严重[1]

疗效标准:疗程后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手部无小肌肉萎缩情况为置于;疗程后患者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上肢活动受限但不影响生活,手部小肌肉无明显萎缩为显效;疗程后症状、活动度有所改善但依然影响到正常生活,手部小肌肉存在轻度萎缩为有效;疗程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进行性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以及卡方检验,并通过(5f9fccaacc129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与[n(%)]做描述,如提示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症状

在肿胀症状改善方面,温针疗法有效率显著优于电针疗法(P<0.05),疼痛改善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请见表1。

表1 两种针灸疗法对患者肿胀、疼痛改善效果

组别(n)


VAS(分)

肿胀(分)

A组(40)

干预前

5.49±0.99

2.13±0.34


干预后

3.42±0.81

1.14±0.55

B组(40)

干预前

6.36±1.06

2.04±0.39


干预后

3.42±0.81

0.77±0.56

2.2治疗效果

在康复总有效率方面两种针灸疗法数据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2。

表2 两种针灸疗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40)

7

10

14

9

77.5

B组(40)

8

11

13

8

80.0

3 讨论

中风后偏瘫患者可存在多种并发症,肩手综合征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肩手位置以及腕部存在疼痛肿胀、肢体活动障碍,属于典型症候群。在我国中风后偏淡患者中约有70%比例存在肩手综合征,不利于康复期肢体功能恢复。如无采取及时恰当治疗措施可能导致患者肩手部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甚至畸形[2]

针灸有疏通经络以及活血止痛效果,已经被证明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通过改善脑部缺血来达到促进肌张力恢复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康复锻炼基础上给予电针、温针两种治疗手段,电针通过电流刺激来提高大脑痛阈,缓解疼痛,且通过让肌肉局部出现节律性收缩来改善肿胀。温针则是针法、灸法相结合的中医针灸手段,以过热效应来刺激穴位,达到化瘀止痛、温经活血效果,能够刺激机体进入自我调节状态,提升免疫力,疏通经脉,镇痛消肿。在疼痛和肿胀方面两者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相对而言温针治疗下患者肿胀缓解更具优越性,在临床症状、体征控制方面两种针灸配合治疗并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电针、温针两种针灸疗法对于运动功能改善及康复总有效率方面均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肿胀程度较高患者可优先考虑温针疗法。


参考文献:

[1]杨秀翠,田风,应勤丽, 等.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2):329-332.

[2]王家艳,何坤达,燕旬.针灸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0,29(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