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思维对教学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不确定性思维对教学的启示

曹芮



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小学 山东滨州 251808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们对世界“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本真状态有了新的理解。教育教学同样也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可以说,不确定性是教学的本质属性。为此,以不确定性思维来审视和从事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不确定性思维,并将不确定性思维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不确定性思维 教学 启示

一、转变教学思维,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教育方式的原初形态表现为口口相传,而后衍生出学堂集中学习、网络远程学习等方式。现在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学校这一组织来实现,有教师、学生两大主体组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模式往往也是确定性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模式的影响下,教学成为“授受”的过程,教材成为传授知识的确定性固定性的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明确的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教学活动。在确定的知识框架内,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性的记忆教师的知识的讲授,最后,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知识结论来改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以固定的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质量”的高和低,考试的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系统的确定的知识,过分要求答案的精确性,按照分门别类的科目式教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相悖,传统性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现有课程与课堂模式,从内容、教学流程、工具使用、结构方法、时空设置、评价标准都充满着可改变的“不确定性”。

从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看,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也具有其他复杂系统所具有的“自组织、不可逆、不可复演和无法从外部实现完全控制等特征”,这种不能完全控制就需要教师将确定性思维转变为不确定性思维,对教学中不可预测的事件积极利用,使教学过程充满激情与活力。在校园中的不确定性,教师应张开双臂迎接这些不确定性,将过程丰富化、趣味化,自然而然生成不确定性意识与习惯。但是,这种不确定性思维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而完成的,在长期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这种脱变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全面更新理念,更新传统固化观念思维,改变教学手段与方式,及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师生互相评价,积极反思,换一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话语系统,同频才能共音。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传统的课堂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均较差。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教学方案和机制的确定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般来说,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打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一定的综合考核后,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成绩、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培养方案。进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求,这需要教师以实际教学和学生综合表现情况为依据,制定出有差别的教学目标。在此列出一个三层培养目标,第一:在课程的考核中达到合格的标准。第二:在已经达到合格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课程模块学习,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增长学生的见识,也可传授拓展性知识。第三:在学生高质量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后,适当地拓展更高年级的知识,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为该层学生提供学科竞赛的习题训练,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

教学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瞬间的行为,因此,教学所产生的结果也会在一定时长后才能得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变化。不能以最开始的分层而绝对判定学生的能力,要接收到学生所传达出的信号,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最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学生个人的想法往往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所想要的上课形式和学习方式,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教学方案。

三、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和助力者,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认为,教师的素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首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扇窗,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科教兴国的大力推进,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整体教师素质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部分教师的道德素质,即师德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没有将学生和学校制度放在首位,如此一来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教师势必会降低在学校的工作质量,进而对教学水平也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对教师职责的亵渎,也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自从学生走进教室、进入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的学生,他们本身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教师是笔,教师的品德修养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或是美好或是污浊的图画,这将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待人接物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不忽略小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表率和榜样。

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十分重要。社会、经济等飞速发展,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也在快速更迭。尤其是如今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及时跟进、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和落后。教科书的更新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对现实发展的相应速度较慢。虽然教材是固定的,但教师却是最灵活的。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职业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来提升自己,同时,学校也应当认识到,教师也是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学校可以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或是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入校园,对学校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培训。教师通过与行业内的前辈和其他有所造诣的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后,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乃至国际上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保持教师的学术功底和广阔视野,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基础,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四、总结

实现教学水平质的飞跃,关键一步在于建设出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会学生做人的前提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知识和生活技能,才能培养出道德品质、知识水平都过硬的人才。国际上的各种创新教学模式,提供给广大教师更多的教学灵感,也是学校和教师制定创新教学方法的动力。教师通过运用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得以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得到改善。教师不再只是严师,更是学生不断进步、逐渐走向成功的助力者。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育人的内涵和核心,也必将成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变化的优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