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思想 探索感恩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践行行知思想 探索感恩教育

施文娟

安徽省芜湖市褐山小学 241009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一项重要内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健全的人格成为学生成长的翅膀,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首要教育任务。“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作为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私德”教育,把学生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帮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1. 感恩教育缺失的背景和原因

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报,孝敬父母,尊重长者,报效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的精神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又被教育局确定为偏远薄弱的学校。学生父母40%左右是当地“村改居”的失地农民,60%左右是来芜务工人员,他们绝大部分思想深处还停留在“农民”意识,尚未进入“居民”意识,他们把孩子要么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要么托付外公外婆代养,要么托付其他亲戚朋友代看,要么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甚至直接给各个教育机构或“小饭桌”交点托管费从生活到学习代为看管。普遍忽视对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子女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把子女教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认为教育和家庭、父母无关,能够关注一下学习成绩就很不错了,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道德教育。由于缺乏关爱或隔代过度溺爱而导致自私自利,冷漠冷情,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更不懂何为祖国,更谈不上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二、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感恩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与生活是相融相伴的同一过程,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灵魂引导作用。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们从家长那里接受不了正确的道德教育,那么充分利用校园生活,来践行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立足课堂,让学生识恩、知恩。

语文课程资源中处处蕴含着感恩教育的契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所涵盖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课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

如《只有一个地球》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球母亲孕育人类的孕育之恩。又如天大地大方知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现父母之恩:《落花生》中父亲的教诲之恩;《钓鱼的启示》中父亲给儿子道德力量榜样之恩;《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天动地的父爱之恩;《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中给予的教育之恩。从《狼牙山五壮士中》《一夜的工作》《小英雄雨来》课文中,我们又能让孩子深刻地感知到英烈的祖国心、民族魂,让孩子们体会祖国的优秀儿女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报国之恩;从《金色的鱼钩》中,孩子们又能感受到陌生人给予的帮助之恩……

2、优化育人环境,物化感恩文化

将抽象的感恩文化进行物化,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班级书香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是搞好感恩教育的基础。学生来到校园,每天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班级环境,把环境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班级内黑板上、墙壁上、学习园地展板上展示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个作品都会散发着感恩的气息。

3、感恩班队会,美德薪火相传

笔者曾在每届带过的班级中都做过有关感恩的问卷调查:写下最感动你的人和事,每人至少写五件。可是每次调查都发现,很少学生能记住令他感动的人和事。他们往往只记得父母曾经在生日的时候给他买过小蛋糕这类的让他们快乐的事情。为此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主要通过设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来向学生渗透感恩思想。

如2013年的那届学生把《最后一滴眼泪》的主题班队会写成了课本剧剧本,还专门排练了课本剧,用以报答地球母亲的孕育之恩。这个剧本荣获了芜湖市课本剧剧本一等奖,而孩子们真诚的表演也感动了评委组的评委,朴实毫无表演经验的他们的表演居然荣获了芜湖市二等奖。孩子们用他们真心,用他们的行动践行着感恩的心里路程。

三、借助创造过程引领感恩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又提出了创造性教育的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创新性的教育学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首先是解放思想,为了让感恩教育脱离说教。我们必须采取创新的活动模式去引导学生去想、去做、去看、去说,给他们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学会感恩,在创造过程中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越发勃勃生机。

2.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看校园、去观察父母的辛劳……观察校园环境后,举行“我给校长提建议”、“我给母校种下一颗树”以一颗颗拳拳赤子之心,优化校园,以报教育之恩。

3.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教学做合一”。班级经常布置爱心作业,让孩子给父母送上一句祝福、一个拥抱、一声“谢谢”,在父母的生日之际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感恩信:周末为父母分担家务,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捶捶背、洗洗脚、做做爱心早餐。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周末在家学当家,争当“小小当家人”。知其恩,方能感恩,才能让这些孩子将感恩付之于行动中去。从父母的喜悦中,从他人的情绪中真切感受到感恩的快乐。

4.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积极思维,学会辩证的思考;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给他们问的自由,给他们答疑解惑的自由。为了让学生明晰感恩的正确表达方式,为此我在班级举行了多次辩论:“感恩需不需要说出来”、“长大以后感恩PS时刻感恩”……

5.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在班队会上,我把如何上班队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有爱大声说”;父亲节、母亲节的“感恩父母、勤奋学习”;“绿色教师节,实际行动践行感恩”“我爱你,祖国”。通过学社自编自导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强化了感恩认识,体验了感恩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感恩、报恩的意识,孩子们也在这次活动中体验到感恩报恩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把一颗“真心”交给学生,教师自身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方能医治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冷漠、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的一剂良药。我们深知“知行合一,教学相长”、“躬亲共做、躬亲共学、躬亲共守”,学生们践行着感恩之行,老师们也与学生们共学、共做、共守。行知思想如那春风化雨,滋润并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