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黄色数据是否有误?请校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4

标黄色数据是否有误?请校正

13602220703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新华路 48 号

PDCA循环在三级综合医院院内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邓活清、 梁凤桃、 李东华、 黄干洪, 梁凤桃(通讯作者)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质控科 广东广州 510800

【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三级综合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旨在提高三级综合医院心肺复苏的急救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ICU和心血管内科的24名新员工及一二线值班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均给予AHA心肺复苏指南(含BLS、ACLS)中涉及的急救技术培训。2015年给予常规模拟人培训,2017年在 2015年的基础上实施师资同质化培训,2019年运用PDCA循环改进培训体系,比较各年份考核成绩、考核优良率,分析不同类别学员的培训情况。结果:在急救前处置、徒手CPR、电除颤、气管插管、ACLS团队协作等评分方面,2019年均高于2017年和2015年,2017年均高于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考核总体优良率方面,2019年高于2017年和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5年和201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运用PDCA循环改进培训体系后,不同性别、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学员之间考核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2次或3次培训者考核情况优于只接受1次培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三级综合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对培训的效果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三级综合医院;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体系;效果


心肺复苏术是挽救不同原因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救治措施,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急救技术,科学合理地实施该技术,能够有效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1]。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并于2018年对其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成人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相关技术,是临床开展心肺复苏术与技能培训的重要指南[2]。在分级诊疗的医改大背景下,三级医院将承担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但实际上,院内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效果在不同医院差异较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培训体系的不同。传统的使用模拟人,由老师理论+操作带教后考核的培训方法,已经很难再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实施师资同质化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3]。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教学培训管理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4]。但关于该管理方法在三级综合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体系中的应用并无太多报道,其对培训体系建立以及对培训效果的影响如何,仍需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急诊科、ICU和心血管内科的24名新员工及一二线值班临床医生,针对PDCA循环在三级综合医院院内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接受急救技能培训的急诊科、ICU和心血管内科的24名新员工及一二线值班临床医生进行研究,包括2015年、2017年、2019年三个时间段。全部研究对象中,男17名,女7名;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48±2.31)岁;工作年限,新员工12名,低于1年8名,高于1年4名;文化程度,本科8名,研究生16名;已接受培训的次数,1次6名,2次10名,3次8名。

1.2方法

培训组织实施:由职能部门专人组织定期急救技能培训,2015年由急诊科、ICU主治以上医师担当培训老师,师资未统一培训,使用模拟人,理论+操作指导后考核。2017年自制统一操作培训视频,培训老师先院内统一培训、达到师资同质化后再培训学员。2019年基于PDCA循环理念,引入AHA标准BLS、ACLS培训课程,使用模拟人培训系统,全部师资接受标准化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对学员进行培训考核。

1.2.1计划(Plan)

计划阶段是最为基础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心肺复苏的最新国际、国内指南;对现有心肺复苏术教学条件进行评估;院内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现状分析。(2)培训管理指标和目标的制定。(3)研究提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

1.2.2执行(Do)

执行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师资组建:主要从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中,在自愿基础上选拔主治以上职称,通过AHA标准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后,纳入师资队伍;(2)师资分组:针对徒手CPR、电除颤、气管插管、ACLS团队协作模拟场景等培训项目,每个项目安排1-2位导师。(3)学员分组:4-5个学员分为1组;(4)分组逐项培训:导师使用模拟人进行操作演示,各学员逐项完成操作培训、考核,最终各小组完成ACLS团队协作模拟场景考核。

1.2.3检查(Check)

检查阶段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阶段,包含多个方面:(1)学员成绩:学员的各项考核成绩;(2)学员评价:培训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引导学员进行自我评价、对导师评价、对课程安排的评价,收集意见建议。(3)导师评价:培训后给导师发放调查问卷,形成对学员综合评价、对课程安排的评价,收集意见建议。

1.3.4总结(Action)

通过资料汇总分析,参考多方面意见形成培训总结,包括:(1)将急救技能优势培训方法、标准纳入新一轮培训课程;(2)将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个循环加以改进。(3)由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渐进,不断提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质量。

1.3观察指标

参照AHA标准对急救前处置、徒手CPR、电除颤、气管插管、ACLS团队协作等项目打分,各项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成绩越好。比较各年份培训的考核成绩,根据考核成绩评分,分为差、良、优三个级别,评分8.5分表示优,6-8.4分表示良,低于6分表示差。优良率为优率+良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5fa0c9236e21f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年份考核成绩的比较

在急救前处置、徒手CPR、电除颤、气管插管、ACLS团队协作等评分方面,2019年均高于2017年和2015年,2017年均高于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表1所示。

表1各年份考核成绩的比较(5fa0c9236e21f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分

年份

急救前处置

徒手CPR

电除颤

气管插管

团队协作

2015年(24)

7.13±1.24

7.25±1.26

7.56±1.34

7.20±1.25

7.08±1.23

2017年(24)

8.06±1.39

8.10±1.41

8.19±1.45

8.13±1.42

8.01±1.38

2019年(24)

9.10±1.47

9.23±1.52

9.31±1.60

9.26±1.53

9.13±1.50

F

5.42

4.650

4.320

6.120

7.128

P

0.013

0.026

0.030

0.008

0.000

2.2各年份考核总体优良率的比较

在考核总体优良率方面,2019年均高于2017年和2015年,2017年均高于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情见表2。

表2各年份考核总体优良率的比较[n(%)]

年份

优良率

2015年(24)

7(29.17)

12(50.00)

5(21.83)

17(71.83)

2017年(24)

6(25.00)

11(45.83)

7(29.17)

18(75.00)

2019年(24)

1(4.17)

10(41.67)

13(54.16)

23(96.83)

x2

-

-

-

5.400

P

-

-

-

0.020

2.3不同类别学员考核情况的比较

不同性别、工作年限学员之间考核情况(平均考核成绩、总体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2次或3次培训者考核情况优于只接受1次培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

表3不同类别学员考核情况的比较(表内数据逻辑错误?需要校正)

学员情况

平均考核成绩(分)

F

P

考核总体优良率(%)

x2

P

性别


0.296

0.770


0.430

0.512

男(17)

9.06±1.28



16(94.12)



女(7)

9.23±1.35



7(100.00)



工作年限


0.512

0.442


0.702

0.402

新员工(12)

9.02±1.26



11(91.67)



<1年(8)

9.10±1.31



8(100.00)



>1年(4)

9.24±1.36



4(100.00)



文化程度


0.321

0.608


2.087

0.149

本科(8)

9.18±1.32



7(87.50)



研究生(16)

9.20±1.34



16(100.00)



培训次数


5.216

0.008


1.778

0.182

1次(6)

8.12±1.20



5(83.33)



2次(10)

9.56±1.36



10(100.00)



3次(8)

9.60±1.38



8(100.00)



3.讨论

在分级诊疗加快推进的医改大潮背景下,三级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比例会逐年升高。在大型三甲医院各专科临床医疗活动中,急危重症患者可占本学科25%左右,同时这部分患者救治效果是评价一个学科发展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5]。急救医学发展为此提供了坚实保障,已渗透到临床各专业急、危重症诊治当中并成为重要一环。心肺复苏术作为急救技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各类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常用的急救手段之一,因此它是涉及临床医学各门不同学科均适用的技能训练

[6]。以心肺复苏术为代表的急救技能培训对新员工、一二线临床医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心肺复苏术培训体系的建设和评价却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技能培训,必须把握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特点,设计出一套与其他技能培训相辅相成,同时又相对独立的培训质量控制体系。

PDCA循环理论包含计划 (Plan)、实施 (Do)、检查(Check)、处理 (Ation)四个阶段。将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培训中,通过对培训现状的分析,找出改进的重点环节,建立和完善新的培训体系,并对整个培训的管理、控制、反馈和改进形成一个循环的质量持续改进过程,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率和有效性,提高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在急救技能培训中,采用 PDCA循环持续改进培训体系,学员对徒手CPR的按压定位、频率、深度、胸壁回弹、通气量和时间掌握得更加准确,动作更加到位[7-8],团队协作更加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和总体优良率均高于2017年和2015年(P<0.05),说明了PDCA循环理念应用在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价值。在2019年PDCA循环理念应用后,接受2次或3次培训者考核情况优于只接受1次培训者(P<0.05),表明了培训工作对心肺复苏技能提升的重要性。基于模拟人和模拟场景的标准化课程培训,多次、反复培训,可以增强学员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并形成和强化动作记忆,更有利于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施救,这也是PDCA循环在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运用PDCA循环,建立模拟人系统的标准化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并持续改进和优化,定期反复培训,可明显提高BLS、ACLS急救技能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毅华, 付强, 付秀华,等. 各种急救培训模式在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3(12):141-144.

[2]丘宇茹, 王吉文, 卢玉贞, 等. 临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17(003):335-337.

[3]徐海霞, 花颖, 陈楚, 等. PDCA循环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3).:443-445.

[4]金珊. 新版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培训[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8):99-100.

[5]陈浩. 基于“PDCA循环”的上海某三甲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体系”[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7):13086-13087.

[6]帖利军, 杨永华, 郑婕, 等. PDCA循环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研基础知识学习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 18(3):320-324.

[7]谭薇, 谢小华, 陈晖, 等. 新型高仿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10):516-518.

[8]王长远, 秦俭, 孙长怡,等. ECS在全科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7):91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