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肠胃健康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大学生肠胃健康调查报告

赖强

绵阳市安州区疾控中心 四川 绵阳 622651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肠胃健康调查报告。方法:随机抽取我市某高校大学生300名大学生进行胃肠健康调查,调查胃肠健康知识来源及疾病类型、致病因素。结果:大学生的胃肠健康知识来源55.67%来源于网络,39.33%来源于媒体,其次是家属、朋友、学校、医生;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其中87名患有慢性胃炎(占比42.44%),45名患有急性胃炎(占比21.95%),27名十二指肠溃疡(占比13.17%),46名消化不良,主要致病原因是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用药不合理。结论:大学生胃肠疾病发生率较高,与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大关系密切,学校应加强健康知识宣导,提高大学生预防和自护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肠胃疾病;大学生;健康调查

胃肠疾病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0%[1]。消化道疾病种类众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等。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相对较差、饮食不规律、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增加了肠胃疾病发病率,影响生活和学习[2]。因此,本文探讨大学生胃肠疾病健康调查,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开展此次健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取方法,抽取我市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大学生及部分研究生300名进行胃肠健康调查。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年龄(18-25)岁,平均(20.25±1.53)岁,体质量指数(18-26)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05±2.73)kg/m2。尊重调查对象隐私权与知情权,不对外界公开任何有关隐私的一般状况,事先告知调查对象调查的具体过程、目的和方法,取得调查对象同意及配合。

1.2方法

调查方法:通过互联网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通过知网、万方搜索、维普外文期刊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期刊文献资料后,自行设计大学生肠胃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形式为不定项选择题型,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胃肠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知识、精神压力、身体状况、饮食结构等。调查表中共有50道选择题,其中15道胃肠疾病选择题,15道健康知识选择题,5道精神压力选择题,5道身体状况选择题,10道饮食结构。调查员均经胃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及调查相关知识培训,由专人负责,统一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认真填写,态度严谨,积极配合调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答题时间为20min,如果调查对象有疑问,调查员当场帮助解决。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 份,有效问卷 291份,有效率为97% ,调查效信度为0.962。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将所有调查问卷录入EXCEL表,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2、结果

2.1胃肠健康知识来源调查

大学生的胃肠健康知识来源55.67%来源于网络,39.33%来源于媒体,其次是家属、朋友、学校、医生,具体见表1。

表1 胃肠健康知识来源调查

来源

人数

占比

学校

32

10.67%

网络

167

55.67%

家属、朋友

75

25%

医生

31

9.69%

媒体

118

39.33%

其他

16

5.33%

2.2胃肠疾病类型及原因调查

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其中87名患有慢性胃炎(占比42.44%),45名患有急性胃炎(占比21.95%),27名十二指肠溃疡(占比13.17%),46名消化不良,主要致病原因是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用药不合理,具体见表2。

表2 胃肠疾病类型及原因调查



人数

占比

疾病类型

慢性胃炎

87

42.44%

急性胃炎

45

21.95%

十二指肠溃疡

27

13.17%

消化不良

46

22.44%

致病原因

饮食不合理

102

49.76%

精神压力大

54

26.34%

不良生活习惯

24

11.71%

用药不合理

15

7.32%

过度疲劳

8

3.90%

其他

2

0.96%

3、讨论

大学生的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最常见的疾病类型是胃炎、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3]。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取法对30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7名患有慢性胃炎(占比42.44%),45名患有急性胃炎(占比21.95%),27名十二指肠溃疡(占比13.17%),46名消化不良,主要致病原因是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用药不合理。原因可能与大学生上课时间相对较少,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学校对生活方面的管束少,大学生用餐时间不固定,饮食结构不健康,吃外卖、零食、凉饮、辛辣刺激性食物较多,另外就是女学生为了减肥,过度节食,沉迷网络游戏顾不上吃饭;面临考试、就业精神压力大,情绪不良会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胃肠症状后不及时就医,擅自用药,或不按医嘱用药等原因,都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本研究中,大学生的胃肠健康知识来源55.67%来源于网络,39.33%来源于媒体,其次是家属、朋友、学校、医生,因此说明学校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致病因素、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4];关注大学生心理状态,对心理压力大、有负面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开导,缓解其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的好习惯,降低胃肠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大学生胃肠疾病发生率较高,与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大关系密切,学校应加强健康知识宣导,提高大学生预防和自护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邢盼盼,刘萍,王俊平.肠道通透性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 16(4):320-323.

  2. 侯娅婕,韩旭,刘扬,等.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16(9):1067-1071.

  3. Shuzo Sato,Makiko Yashiro,Naoki Matsuoka,et al. Behçet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amyloidosis manifested as hematochezia: A case report[J].Medicine,2018, 97(26):e11153.

  4. 但鑫,侯若楠,许素环,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33(29):2259-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