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止痛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化瘀止痛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分析

卢晔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治疗中合用中药化瘀止痛汤及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以米非司酮治疗,同期观察组加用中医药化瘀止痛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53.33%,且P<0.05;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的痛经证候评分为(9.26±1.19)分,对照组为(9.18±1.21)分,P>0.05;治疗3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痛经证候评分为(3.01±0.05)分,对照组为(7.13±0.53)分,且比较中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合用化瘀止痛汤及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米非司酮;化瘀止痛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高发的妇科疾病,是指内膜细胞在患者子宫内膜之外的其他位置定植后所诱发的临床疾病,症状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不孕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同时患者的病变情况也容易影响盆腔组织以及周围器官,患者持续性的痛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所以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科学有效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中医中药近年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在缓解痛经等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将分析联合应用化瘀止痛汤和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依据用药情况分组,即观察组:15例,年龄26~48岁,均值为(38.5±1.3)岁;月经周期为27~34d,均值(30.5±1.2)d。对照组:15例,年龄27~47岁,均值为(38.2±1.6)岁;月经周期为27~35d,均值(30.4±1.4)d。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米非司酮治疗,即于月经的第14日开始应用米非司酮片进行口服治疗,6.25mg/次*d,连续口服4天为1周期。下一月经周期后继续治疗,共计治疗3周期。同期观察组加用中医药化瘀止痛汤治疗,方剂组成如下:延胡索、当归、赤芍、柴胡、川芎以及川楝子各为15g,丹参为20g,三棱与莪术各为12g。以上中药加水煎煮,约滤渣后取汁300毫升左右,每日服用一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患者每个月经周期开始口服治疗,持续治疗4天为1周期,共计治疗3周期。

1.3评价标准

(1)评价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即患者的痛经症状完全消失,且持续随访3个月内患者痛经情况未复发,且中医症候积分为0分;显效:即痛经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中医症候积分下降≥50%,其他伴随症状缓解,无需服用止痛药可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有效:即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幅为25%~49%,同时痛经症状缓解,通过服用镇痛药物可恢复生活和工作;无效:即治疗后患者的痛经等症状仍未改善。(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8分为轻度痛经、8~14分为中度痛经,>15分为重度痛经。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5fa0ca87a2b6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53.33%,且P<0.05。

1 2组疗效对比[n(%)]

分组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6(40.00)

4(26.67)

3(20.00)

2(13.33)

13(86.67)

对照组

15

1(6.67)

1(6.67)

6(40.00)

7(46.67)

8(53.33)

χ2


4.183

2.295

3.197

5.026

5.026

p值


0.035

0.297

0.104

0.019

0.019


2.2痛经证候评分对比

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的痛经证候评分为(9.26±1.19)分,对照组为(9.18±1.21)分,P>0.05;治疗3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痛经证候评分为(3.01±0.05)分,对照组为(7.13±0.53)分,且比较中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卵巢激素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存在相关性,发病早期患者的痛经等症状并不显著,随着患者月经周期的不断增加症状呈现加重趋势,同时患者机体内存在着雌激素水平的上升情况,容易致使异位子宫内膜发生增生和肿胀情况并造成出血,对于局部组织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从而诱发不同程度的痛经症状。特别是患者出现的子宫肌肉痉挛情况,导致痛经症状进一步加重,对于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正常工作等均产生较大影响。以往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治疗多应用孕烯三酮以及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进行治疗,然而此类药物应用中疗程时间较长,容易在停药后出现疾病复发甚至闭经等情况,因此影响了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是近年来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该药物通过小剂量口服可不对激素分泌产生影响,并对内膜发育以及成熟产生干扰作用,有利于调节异位内膜的厚度减少月经量,同时能够缓解痛经症状[2]-[3]。祖国中医学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纳入到“痛经”和“不孕”等范畴之中,并且认为瘀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重要病理基础。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药化瘀止痛汤进行治疗,该方剂当中的川芎具有行气活血之功效;当归则可促进养血活血;丹参能够破血散血;赤芍则有利于活血化瘀;川楝子以及延胡索等应用,具有调经止痛以及疏肝理气等功效;因此该中药方剂的应用可促进气血流通并加快瘀血消散,有利于解除患者的痛经症状。也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治疗之后痛经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应用化瘀止痛汤以及米非司酮,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合用化瘀止痛汤及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

参考文献:

[1]张桂英.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132.

[2]曾秀容.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19,16(17):15-16.

[3]叶俊宏,温熙,林嘉豪, 等.中医临床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型痛经及相关实验研究分析[J].中医学,2019,8(04):2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