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4例围手术期护理思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3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24例围手术期护理思考研究

肖春蓉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20

摘要】目的:对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方法:抽取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12)及观察组(n=12),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昏迷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昏迷程度GC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对术后昏迷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手术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b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 conventional group (n = 12)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 = 12). Perioperative care. The degree of coma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GCS score of the com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b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coma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颅内动脉瘤简称IA(intracranial aneurysm),为患者颅内发生动脉壁异常,血管壁中存在瘤样突起,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当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介入栓塞手术治疗为主,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介入手术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展围术期护理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大意义[1]。本研究将相关护理要点及具体影响进行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时间区间,我院收治的24例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按照实施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2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DSA(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确诊,满足颅内动脉瘤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未存在其他部位的肿瘤,排除了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患者。其中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42-74岁,年龄均值为(58±2.64)岁,颅内肿瘤位置:前循环6例、后循环6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为44-75岁,年龄均值为(59.5±2.59)岁,颅内肿瘤位置:前循环5例、后循环7例。两组患者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 护理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急性期阶段禁止患者家属探视及陪护,手术前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防止因情绪激动引发颅内出血,并对应实施颅内降压治疗。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精准护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①术前交流,加强对心理护理的重视,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提高就医获得感,患者入院后热心接待患者,并与其及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和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详细告知患者的病情情况及治疗方法,并以临床开展介入栓塞治疗成功案例进行讲解,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以此确保充足的睡眠。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密切关注其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留意出血和再出血体征;定期监测血压,维持血压至合适范围,确保血压的平稳性;有出血症状患者要叮嘱其保持3周内的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减少对患者的移动,需要翻身时头部应缓慢移动;指导和鼓励患者在床上如厕,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时造成颅内压升高;饮食方面则应告知患者少食多餐,增加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食物,进食时保持侧位或者头高位,防止误咽

[2]

②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去枕平卧体位。待患者清醒后进行CT复查,对介入栓塞治疗面观察避免发生梗死,指导其正确咳痰,对于行气管切开患者应将并在患者的右侧下肢部位放置沙袋,并伸直髋部关节,对踝关节进行适当活动。再次贯彻落实术前实施的相关基础护理,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如眼睑下垂、肢体活动等,如有明显改善表示因出血对神经的压迫有明显改善。遵照依照开展尼莫地平、甘露醇等药物持续性泵入,减轻患者的脑水肿症状,实现对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介入栓塞手术实施了全麻气管插管,会容易引起患者气道有大量分泌物产生,在术后卧床休息中,分泌物坠积在呼吸道部位,加之伤口的疼痛,多数患者不敢或者无力咳嗽,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由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呼吸频率的监测,对无力咳痰且痰多患者可使用雾化吸入剂进行咳嗽排痰。值得注意的是,术后对镇静及镇痛药物应保持谨慎,避免对呼吸带来不利影响[3]

术后在患者麻醉清醒且病情稳定后,于术后1d即可食用流质食物,进食中可用注射器抽取由患者嘴角缓慢推注,等咽下后在缓慢推注,避免因勺子喂食导致吞咽不力时引起呛咳。术后第二天及第三天过渡至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叮嘱患者家属应确保饮食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每日饮食荤素搭配合理,合理摄入新鲜蔬菜及水果[4]

    1. 护理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的昏迷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昏迷程度以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展开对患者睁眼、肢体运动及语言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度昏迷:3-8分;中度昏迷:9-12分;轻度昏迷:13-15分。不良事件有神经功能障碍、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脉痉挛、术后复发及死亡。

    1.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两组患者资料均应用 SPSS22.0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昏迷程度用(5fa0e6aa0054e_html_e36a192a29299f18.gif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率用 %(率)表示,并且用5fa0e6aa0054e_html_cbe6d141e8964254.gif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昏迷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昏迷程度均有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昏迷程度较轻(P<0.05),见表1。

表1.昏迷程度(分)

组别

例数

GCS评分

手术前 手术后

t

p

常规组

12

9.74±1.63

11.53±1.06

3.1754

0.0044

观察组

12

9.82±1.68

13.92±1.18

6.9180

0.0000

t

--

0.1183

2.3195

--

--

P

--

0.9068

0.0000

--

--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8.3%常规组及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障碍(n)

动脉瘤破裂出血(n)

脑动脉痉挛(n)

术后复发(n)

死亡(n)

总发生率(n/%)

常规组

12

2

1

1

1

1

6(50)

观察组

12

1

0

0

0

0

1(8.3)

X2

--

---

--

--

--

--

5.0420

P

--

--

--

--

--

--

0.0247


3 讨论

临床中,对颅内动脉瘤病症展开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但是围术期极易发生异常,由此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来确保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传统护理中使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工作范围仅局限在确保患者治疗的顺利开展,对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应对、患者心理等方面均没有涉及。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昏迷程度较轻(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8.3%(P<0.05),与李桂英等人研究相符[5]。总结取得以上理想效果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患病后头部疼痛剧烈,极易导致情绪变化波动较大,加之高额的治疗费用,在基于患者对病情及治疗方法没有全面的了解情况下,心理上极易承受较大的压力。为此,在围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设身处地站在患者角度,对其将就诊环境、病情情况、治疗计划及主治医师等信息展开详细的介绍。同时,将术后出现的脑水肿、再出血等并发症及时告知患者并放置工作首位。治疗中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鼓励其倾诉心中所想,并鼓励和指导家属给与患者及时的关爱和支持,做好对家属方面的疏导沟通,以确保患者治疗期间的良好情绪维持。围手术期注重对患者肢体活动、意识等情况的关注,对存在动脉瘤有破裂性可能患者开展24h监控,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师,通过对病情变化的有效及早察觉并处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综上,在颅内脑动脉瘤患者开展介入栓塞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实现了对预后的有效改善,为患者的健康及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祎,居素琴.分析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3):19.

[2]塔娜.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04+108.

[3]张娟娟,陈晓艳,毛益萍.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56.

[4]高海荣.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6-27.

[5]李桂英,杨燕.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行围手术期精准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