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傣传统医药文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泰傣传统医药文化浅析

廖国荣

西双版纳国荣傣医院 云南 洪景 666100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包括傣族,生活区域是云南西南部,处于热带边缘,药材丰富。泰国是热带国家,属于东南亚,具有最为丰富的天然药用资源。分析泰傣,受到佛教影响,在传统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对宗教相关理念较为尊崇,在行医采药方面,文化内涵较为神秘,随着技术更新以及时代进步,泰傣传统医药文化逐步向世界渗透,自成一系,发挥了重要临床作用。

【关键词】泰傣;传统医药文化;发展


在亚洲南部,分布着泰傣族,治病方面,从原始状态的草药开始,在生病时,每个人都会寻找草药、就诊,草药对泰傣医药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医药文化,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及研究。分析傣医学,在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影响因素包括傣族地区原始宗教、地理物候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等[1],通过结合外来医学以及原有民间艺术,将泰傣传统医药文化构建并发展。

1 傣族

傣族人与其他各族人民一样,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傣医药,在傣族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可分割、深深根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傣族人民会发生诸多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地理气候、环境等,傣族人民所处区域表现为雨冷热三季交替。

对于傣医来说,在行医治病过程中,擅长使用佐料,秉持药食同源原则以及理念。分析傣族佐料,药用功能包括发散解表、祛风除湿以及消暑,举例说明,使用香茅草,可对热季感冒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治疗,还可以治疗风热型感冒患者,分析薄荷以及荆芥,临床功效是清热解毒以及辛凉解表,因此,薄荷、荆芥、香茅草、葱、姜等常用于傣医方剂中,这些佐料,可对风湿病进行有效预防以及治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皮肤病,对常见病均存在一定积极作用,在吃烤食物或者油煎食物时,可以对傣族人民上火症状进行有效调和。部分文献中提及,傣医在治疗不同疾病患者过程中,会根据当前所处季节进行用药,在用药方面,有侧重点[2],举例说明,在热季,傣族人民容易发生肠炎以及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生率大大提高,其他热性病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傣医提出应用苦味凉药(雅烘)进行疾病治疗,作用是消炎、清热解毒以及抗菌,也可用于止血,在雨季,傣族人民容易发生腹痛以及腹泻等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皮肤病发生率均较高,疾病类型还包括湿热癣疹以及泻痢等,傣医在治疗这些疾病患者过程中,一般应用辣味药(雅撇),作用是收敛除湿,在冷季,傣族人民容易罹患咳嗽、伤风感冒、肢体冷痛等情况,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类疾病发生率较高,傣医一般应用涩味苦药及香味药(雅发)来有效治疗这些疾病患者病情,作用是温中止痛。

对于傣医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傣医较为重视养生,根据季节对傣族人民人体生理活动影响来行医,若想保持傣族人民身体健康,应秉持“因时施膳”原则,在治病过程中,一般应用鲜药捣烂外包、外敷以及取汁内服等治疗办法,在冷季,傣族人民可以食用辣味、甜味食物,等量晒干苦瓜、芫荽子、石菖蒲,然后研末为丸,制成黄豆大,利用开水将药物送服[3],也可食用小米辣、冲天辣以及蕨菜、象鼻辣等食物,在热季,可进食涩味食物以及酸味食物,晒干大蒜、春椿以及曼京子等,等量取出并研末,利用开水冲服方式用药,也可进食酸菜、酸木瓜、酸腌菜等食物,在雨季,可以进食酸味食物以及苦味食物,取埋么、景等哈、芫荽子各等量,然后将其晒干研末,利用开水冲服方式用药,也可进食苦瓜、牛撒撇等食物。在傣历9月、1月以及5月,在阳历7月、11月、3月,属于三季气候交季之月,高发四塔中风塔,取等量辛姜、胡椒、香附子、土麝香、飞龙、木葱、龙良以及耸龙,将其晒干,然后研末,加入少量食盐,作为散剂,利用开水冲服方式用药,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4]。分析得出,利用食疗将身体健康保持,是傣医坚持的药食同源思想,可有效预防疾病。分析傣族医药,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础以及理论是四塔以及五蕴,加之天人合一生态理念,其中四塔包括风、水、火、土,五蕴包括受、色、行、想、识,在傣医行医过程中,坚持未病先治、重在调理,通过对傣族人民体质进行滋补,将健康增进,举例说明,使用保肾养颜茶,在治疗过程中,秉持因人而异原则,采取辨证论治[5],主要成分是傣乡参茶、肾茶以及人参果。

2 泰国

对泰国传统医药文化进行分析,也是经验累积后获得,也包含了不断尝试以及运用过程,这一过程十分重要。

分析泰国传统医药活动,涉及内容较多,具体包括推拿、传统针刺、按摩、东方医药,一般在石碑上记载医药史料,举例说明,在兰甘亨石碑上,对治疗疾病药材以及药园进行了记载。在曼谷王朝时期的卧佛寺大理石碑上,刻录了1000多种传统医学处方,截止目前,在卧佛寺,也存在着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记录,分布在卧佛寺很多建筑物墙壁上。在古代孟帝国时期,古泰国人利用石碑记载了传统药物。

植物、矿物以及动物是传统泰国药物源,很多药物均疗效确切,举例说明,使用降香,作用是止血、理气、定痛以及行淤,其中降香油成分,可以制作香水,也可以杀菌,市场开发前景良好。医生通过药物配方来取长补短以及互通有无,将整体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在泰国药制法中,煮法常见,在农村地区,采用陶器罐烧制,后来,随着临床发展,出现了药物剂型,对于不宜久煎、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来说,可以选择加工,制成丹、丸、膏、散,有利于携带以及储藏。

3 讨论

综合分析泰傣传统医药文化,由泰傣地区人们长年行医问药累积而成,是文化遗产。目前传统医学在泰国民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临床应通过分析泰傣传统医药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结合现代医学,促使泰傣地区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宇, 杨雪飞. 缅甸传统医药与民族植物学[J]. 人与生物圈, 2018(2):45-45.

[2]玉罕, 李晓霞, 岩罕单. 傣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3).

[3]张光云, 段小花, 陈普. 藏蒙维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28(16).

[4]王海洋, 夏娟, 汤小虎. 傣医治疗痹证方药用药特点初探[J]. 中医药导报, 2018(14).

[5]王时锋. 对泰傣传统医药文化的思考[J]. 医药前沿, 2016,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