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分析

史卓琳

榆阳区人民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运动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31例。乙组以常规康复治疗为主,甲组以运动康复为主,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结果: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后,甲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乙组(P<0.05);甲组运动功能评分大于乙组(P<0.05);甲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结论: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运动康复疗法的康复疗效更确切,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运动康复疗法常规康复治疗应用效果

人们常把脑卒中称作是中风,属于常见的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脑卒中发生率在逐年上升[1]。脑卒中患者基本症状为猝然昏扑、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在其接受临床干预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干预,帮助患者得到最佳的临床康复结果,改善预后。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31例。女性30例、男性32例。42-78岁,均值61.24岁。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乙组以常规康复治疗为主,常规内疗治疗,降低颅内压,确保营养,预防并发症状发生,给予针灸、推拿等常规康复治疗。甲组以运动康复为主,先确定近端、远端活动关节,提高关节联动性以及灵活性。(1)给予患者翻身、站立、平衡、坐位等姿势训练指导,且持续增加关节的联动性以及灵活性。康复治疗期间,要保证每天都要反复的进行训练。(3)摆正好姿态后,患者上肢关节要活动好,矫正姿态后,在床上进行平衡训练,确保患者动作具有协调性以及和谐性,且提高单腿负重概率。(4)确保患者每天训练动作要保持在3-5个以内,按实际情况,训练中夹板固定在上下肢,提供外部支撑,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患者根据科学康复模式及时的进行恢复。介绍简单的生活自理以及运动方式,减轻家庭负担,也利于在患者平时自我康健中应用。(5)定期评估康复效果,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后,经FMA(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评估两组的运动功能,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就越好。经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好[2]。康复效果,无效:在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善;有效:较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显效:较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4.0软件,(%)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5fa0e95fa59d9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计量资料,t检验,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甲乙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后,甲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乙组(t=3.3513,P=0.0014);甲组运动功能评分大于乙组(t=7.9248,P=0.0000)。

表1 比较甲乙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5fa0e95fa59d9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分]

分组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乙组/31例

78.21±8.42

51.32±3.11

甲组/31例

84.62±6.52

57.52±3.05

t

3.3513

7.9248

P

0.0014

0.0000

2.2 比较甲乙两组的康复疗效

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后,甲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x2=7.1234,P=0.0076)。

表2 比较甲乙两组的康复疗效[n(%)]

分组

无效

有效

显效

康复总有效率

乙组/31例

12(38.71)

10(32.26)

9(29.03)

19(61.39)

甲组/31例

3(9.68)

12(38.71)

16(51.61)

28(90.32)

x2

-

-

-

7.1234

P

-

-

-

0.0076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发病的年龄逐年降低,平均为63岁,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第一年的复发率达到17%,5年的累积复发率超过30%。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与超重、吸烟熬夜等因素有关,其中最危险的因素就是颈内动脉中毒狭窄。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一侧的面部麻木或者一侧的肢体麻木或无力、吐字不清、抽搐、意识障碍、单眼或者双眼的视力模糊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脑卒中,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抢救,都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抢救后,为了保证患者受损功能的尽快恢复,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康复训练会最大程度的减轻功能性残疾,改善预后[4]。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在本课题中实施运动康复疗法,给予患者家属辅导,进一步挖掘患者自身修复能力,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运动康复治疗更安全、更有效,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提高更高[5]

总之,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运动康复疗法的康复疗效更确切,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成盼,韩冰雪,罗金维, 等.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用现状[J].临床医学进展,2019,9(04):390-394.

[2]汤惠芳.运动想象联合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1):1748-1750.

[3]阚世锋,余波,孙然, 等.脑卒中患者运动劝能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66-68.

[4]高宁.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19,16(10):85.

[5]冯宏然.有氧运动与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7):1185-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