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方式及干预效果评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方式及干预效果评析

韩燕华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6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问题所实施的护理方法以及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共44例,再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相应的心理护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重症监护室期间患者的抢救次数和病死率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可以发现,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抢救次数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重症监护室(ICU)是病情比较严重和危险的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的场所。在重症监护室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患者的身体不仅处于弱势的地位还要忍受着各种监护仪器的控制以及高强化的治疗和护理,这些环境因素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以及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和反应,很容易使患者的病情发生恶化,进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1-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4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的试验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情况

选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4例,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22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42岁到73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37岁到68岁之间。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是环境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要用平缓温和的语气向清醒后的患者介绍自己以及所处的病室环境,让患者熟悉并适应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自身角色的变化,然后简要的讲解一些治疗设备的功能,让患者不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定时定点的给病室进行通风,保证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湿度、柔和的光线、整洁干净的空间,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护理人员的着装也要整洁淡雅,面带微笑,传达给患者始终是亲切的感觉,动作也要尽量轻柔,有利于患者的休息,也可以适当放一些轻音乐,以此放松患者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情绪。

其次是情感方面的辅助护理,对于还在使用呼吸机器进行治疗的患者,因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手势、以及口型还有配合会话卡的问题提示等方式,确认患者所需并且尽量满足,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和想法,然后采用暗示或者移情等心理学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能言语的患者要以亲切的语气与患者展开交流,谈一些患者比较感兴趣且轻松的话题,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告知患者一些正性的检查结果,使患者觉得自身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进而增加治疗的信心。

1.4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意识清醒后的第一天和转出住重症监护室当天的情绪进行焦虑程度评判,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次数和病死率之间的比较情况。

1.5统计学

本文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型指标通过例(n\%)进行表示、再通过x2进行检验,计量型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5fa0eba35be96_html_f2d3ea875aceafee.gif ±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P<0.05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

两组患者在清醒后第一天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转出ICU当天的S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1: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5fa0eba35be96_html_f2d3ea875aceafee.gif±s,分

组别

例数

清醒后第一天

转出ICU当天

对照组

22

42.43±6.74

56.27±6.57

实验组

22

41.29±6.19

50.67±4.81

t值


0.5843

3.2258

P值


0.5621

0.0024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次数和病死率

实验组患者在ICU期间抢救次数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请见表2。

2: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次数和病死率n/%,例

组别

例数

抢救次数

病死率

实验组

22

1

0

对照组

22

5

4

t值


4.2471

4.400

P值


0.03

0.03

3 结论

ICU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病室,患者的心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负面情绪,所以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娴熟的医疗技术,而且更要重视患者由于生理改变而出现的众多心理变化,因此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是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必须具备的品质[3-4]。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给予患者特别的关心和爱护,适当的放宽家属探视时间让患者能及时得到亲人的鼓励以及安慰,进而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此次试验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的抢救次数和病死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有效地心理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重症监护室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与效果观察[J].名医,2020(03):159.

[2]刘燕玲.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73.

[3]郭建苓.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150+156.

[4]高丽英.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