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和L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PBL教学模式和 L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刘琨 赵云峰 李公豪 尹德录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 22200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比PBL及L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7年9月-2019年06月我院心内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78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9)行LBL教学模式教学,研究组(n=39)行PBL教学模式,对比2组学生实习后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实践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践成绩,提高学习兴趣,提升理论储备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内科 实习教学 PBL教学 LBL教学


临床实习阶段为学生由课堂到临床,由理论到实践的关键阶段[1]。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为LBL与PBL教学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讲课为中心,采取班级灌输式的教学,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2]。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解决、研究问题,已在西方国家临床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3]。心内科实习教学内容范围较广,知识点多,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经常缺乏信心及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4]。本研究旨在探究PBL教学法对比传统的LBL教学法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06月我院心内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78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名,男21名,女18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3.28±1.05)岁;研究组 39名,男20名,女19名,年率22-24岁,平均年龄(23.15±1.06)岁。所有学生来自本科院校,实习前均通过理论、实践考试,实习由同位带教老师培训,并告知实习目的、内容及大纲,实习前成绩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即传统的教学方法,由实习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实习,具体流程:带教老师先为学生讲解心内科实习章节理论知识,后带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床边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回到教室,总结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注意事项,提供病人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查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最后带教老师总结,梳理知识点及注意事项。研究组行PBL教学法,具体流程如下:①选取病例:选择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研究学习对象,如高血压病;②设置问题:实习课前1周通过微信群或QQ群与学生班级取得联系,告知实习患者一般情况,复习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合理设置研究问题,③落实解决问题:将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几组,每组4-6人,任命组长,将设计问题分至各个小组,由组长组织该组学生通过书本、网络、图书馆等方法进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线指导学生进行心内科病史询问、查体等训练,由各组组长总结各组研究成果,汇总答案。④实习教学:对提出问题进行答疑,并复习总结理论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强化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实习内容,此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教师起督查指导作用,纠正学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的不足之处并演示正确方法。⑤教师总结:理论、实践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包括提出的问题要点及知识点的简单梳理,对选取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并拓展讲解,提出中外最新进展,对于学生课前及课中的不足及优秀表现进行分析点评,提出注意事项,巩固、提升心内科循环系统章节知识。⑥提出思考题:对于实习章节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解决,并通过QQ或微信群进行答疑。

    1. 观察指标

对于2组学生课后半月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考核评估,各100分,实践能力包括病史分析、循环系统体格检查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成绩对比

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

研究组

39

82.85±5.20

81.85±5.45

对照组

39

71.61±4.69

72.77±4.46

t


9.991

8.055

P


0.000

0.000

注: P< 0.05 代表明显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我国医学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对于心内科这种发病机制复杂,交叉性强且紧跟学术前沿的学科来说,熟练的运用及深刻的理解非常重要,而临床实习为学生由课堂走向实践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较好掌握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培养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故合理选择科学的带教模式对于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意义重大。

当然,PBL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仍有诸多不足,希望在未来的医学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临床服务[5-6]

综上所述,PBL教学方法可提升学生对于心内科临床实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心,并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成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未来的医学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金徽, 刘爱萍, 申希平, et al. 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11(1):39-43.

  2. 崔舜, 陶晓南, 吴汉妮, et al. 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5(6):58-58.

  3. 崔晓阳, 李益, 廖虎, et al. 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04):15-18.

  4. 张晓良, 刘必成.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 基础医学教育(1):66-68.

  5. 翟静贤. 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探讨[D]. 山西医科大学, 2009.

  6. 万毅, 黄立军, 王伟峰, et al. 结合PBL与L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Combination of PBL and LBL in Medical Education[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012(8):1556-1559,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