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职业健康监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浅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职业健康监护

徐桂珍

山西省忻州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职业健康监护能够使得相关劳动人员更早的发现职业禁忌症与职业病,有效改善职业病防护的效果。但由于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健康监护意识不足等原因,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出现相关工作开展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职业病定义,总结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及识别方法,同时分析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部分应对措施,希望能为后续职业健康工作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前言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为职业健康检查,其能在明确劳动者工作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医学手段准确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受检者身体、精神的影响,报告其职业禁忌症及职业病类型。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可以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发展的潜力,同时还能提高社会的稳定性,所以各地区政府、用人单位应重视职业健康相关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1 职业病简述

职业病主要指的是拥有雇佣关系的劳动者在从事该类生产活动时由于其中的有害因素影响而诱发的疾病,且这部分疾病符合法律规定。通俗来讲,部分行业中,工作人员生产中可能长时间在粉尘中工作,或者是会接触到有毒的化学物质,亦或者是长期受不适宜气压、噪声等物理因素,其身体部分组织可能会产生病变,这是为广义职业病定义,其中部分危害性较高且可以清晰判断发病影响因素的疾病被国家相关部门锁定,其为狭义职业病定义。职业病的危害性较大,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增加了患者及其亲属的经济负担,职业病发生率过高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1]

2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粉尘类,其又包括金属粉尘、煤尘、水泥、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有机染料、合成橡胶等多种类型,长时间在粉尘环境工作,部分粉尘会由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随之产生中毒反应,部分粉尘则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金属粉尘还可能由于其机械作用损伤眼部组织。二是放射性物质,其主要在石油及天然气、有色金属矿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核燃料、射线探伤以及辐射应用等行业中出现。三是化学物质类,多在印刷、无机盐制造、化学试剂制造以及橡胶制品等行业中出现。四是物理因素,如工业噪声、高原反应等。五是生物因素,如艾滋病、森林脑炎病毒等。除此之外,还有职业性皮肤病危害因素、职业性眼病危害因素、职业性耳鼻喉空腔疾病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危害因素等[2]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现目前,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有四种,一是类比法,适用于未进行系统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检测的企业,其主要是通过研究与该企业生产工艺相同的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从而获得本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二是经验法,其主要是通过生产相关的专业能力扎实、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现有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判断与分析,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的优点,存在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三是系统工程分析法,其主要是通过工程分析的思路,对生产环境、设备及对象总体进行总体评估,以更为科学、更加可靠的方式准确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影响人群。四是检测、检验法,其主要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监测仪器进行采样分析,其可以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判断的准确性[3]

3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问题

3.1 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种类不全面

在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时,部分企业存在健康检查种类不全面的问题。职业健康检查本身主要有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检查以及离岗检查三类,而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大多只进行了上岗前检查与在岗期间检查,忽视了离岗时的检查与离岗后的访查。同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多数企业关注的重点为员工身体是否健康,忽视了员工身体与岗位的适应情况。所以企业健康检查的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种类不全的问题非常突出[4]

3.2 员工重视程度低

在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存在着员工本身职业健康意识不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检查时,未明确提供自身职业史及既往史资料,导致检查机构不能合理安排职业检查项目。二是为了节约时间,存在冒名顶替检查的现象。三是由于员工不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检查时较为敷衍,与医生的配合度低,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职业健康检查的准确性。

3.3 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周期不合理

在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时,部分企业存在职业健康检查周期不合理的问题。对于长期进行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来讲,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其可以尽早发现健康异常的情况,减少疾病对身体的损伤,减少劳动者的经济负担。但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安排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过长,使得不能及时发现健康出现异常的员工,导致其病情延误。除此之外,离岗检查主要分为离岗时检查以及离岗后随访两个部分,但部分企业离岗后随访工作不到位,设置离岗时检查时间不合理,最后一次在岗检查与离岗时间相差过大,超过90日,不能有效反应离岗时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

[5]。(此陈述与《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内容不符,其明确: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4 改善职业健康监护效果的措施

4.1 做好职业健康宣传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职业健康宣传。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工作可以使劳动者更加重视职业健康检查,了解更多的职业健康知识,促使其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降低职业病的风险。在进行职业健康宣传时,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公示、新闻播报、网络宣传、实例宣讲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增大宣传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健康检查的重要性,进而认真对待检查,存在异常时也能合理利用法律解决问题[6]

4.2 合理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种类与周期

企业应明确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与周期,避免因相关安排不当增加劳动者职业病风险。我国职业健康检查主要有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检查以及离岗检查三种。其中,上岗前检查需要企业明确劳动者工作内容,准确分析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而安排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检查,而后以健康检查结果为依据,判断劳动者的职业禁忌症,判断其是否可以正常开展相关作业。在岗期间检查是多次的,需要企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内容等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频次应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如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离岗检查主要分为离岗时检查以及离岗后随访两个部分,其主要是为了通过了解离岗时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来明确健康损害的原因与责任,其可以使得企业更为重视职业危害防护与职业健康工作,也可以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离岗前90天内的在岗健康检查可以看做离岗健康检查[7]

5 总结

一方面职业病对相关工人的身体、精神威胁较大,另一方面职业病发病情况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国家社会稳定,所以政府、相关用人单位、企业、劳动者均应重视职业病的防护。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内容,其能保证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下,各级用人单位、企业等以更为科学、严格的态度开展职业健康相关工作。而要想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需要该地政府提高重视,加强监督作用,需要企业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同时需要强化健康检查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还需要增强劳动者相关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移民,苏艺伟,周牧鹰等.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进展与发展思路[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37(03):209-212.

  2. 何丽萍,边建玲,韩丽芳.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实践与建议[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7,35(05):483-485.

  3. 傅成林.接触化学有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36(06):563-564.

  4. 杨爱初,王建.职业健康监护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7,35(11):871-874.

  5. 潘佰兵.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01):87-88.

  6. 毕飞,刘桔,曾茂华.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引入“行动水平”管理的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31(03):238-239.

  7. 苏瑶,张金龙.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36(06):5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