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女性一定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1

宫颈糜烂女性一定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吗

李洪

富顺县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200

宫颈癌是十分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中位居第三。而在我国,宫颈癌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仅2018一年全球宫颈癌就有约57万人,死亡约31万人。任何年龄阶段的妇女都不能够对宫颈癌掉以轻心。20岁以前发病较为罕见,40至60岁为宫颈癌的发病高峰期,60岁以后发病率又呈下降趋势,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宫颈癌发病年龄下降。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关注宫颈癌和自身健康。

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一致认为,99.7%宫颈癌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宫颈癌在早期无明显症状也正因此经常被漏诊和误诊。随着病情发展则表现出阴道流血,例如接触性出血严重者则可能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及性交后出血在后期则可能出现背痛脚水肿、泌尿或者是排便困难、股腹沟及颈部淋巴肿大,阴道和直肠间出现不正常的通道尿频、尿急、尿毒症和贫血等症状。
5fa1fd625809c_html_1fdc971621ab2a0b.jpg

宫颈分为内口和外口,分别覆盖有鳞状细胞和柱状上皮。通常所说的宫颈糜烂是宫颈管内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了原发的宫颈外鳞状上皮导致移行部位上皮变薄,血管和红色组织更加清晰,宫颈外口处表现出红色颗粒状,看起来就好像“糜烂”了。这是一种生理变化,并非真正的“糜烂”。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宫颈皮脱落或溃疡,但长期以来糜烂的叫法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口。其实,只有极少部分女性宫颈是完全光滑的,大多数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而4%的人为高度糜烂。很多女性听到宫颈糜烂便下意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并将其与宫颈癌联系在一起。并在恐惧心理促使下进行一系列的治疗,但过度治疗会导致细菌失调、宫颈变硬等问题。早在10年前“宫颈糜烂”就已被妇科教材移除,并改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一名称。

身体里雌激素水平较高时,较容易出现宫颈糜烂。常见于生育年龄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妊娠期者,不同的个体,其“糜烂”程度也不同。由于柱状上皮具有分泌的功能,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白带增多、腰骶部疼痛、接触性出血等有这些症状的患者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轻度患者不属于病理变化,“糜烂”随着女性年龄加大雌激素水平减低会逐渐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宫颈糜烂患者不用治疗。

大多数宫颈糜烂其实还没达到癌变水平。常见的宫颈糜烂可分为三种状况:一、体内的激素导致。这是一种生理性表现,激素使得宫颈表面鳞状上皮脱落;二、是宫颈炎。由于流产、机械刺激(性生活)、分娩等导致宫颈病变;三、即宫颈癌早期表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现自己有宫颈糜烂,应该定期复查,尤其注意筛查是否有宫颈HPV病毒的感染,这一病毒的长期、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癌前病变或癌变的最大隐患。宫颈糜烂通常需根据不同病发程度的进行区分治疗。生理性宫颈糜烂无需过分关注;药物可以治疗轻度宫颈糜烂;中重度的宫颈糜烂主要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治疗时间通常在月经干净后一周左右。治疗后2个月患者禁止盆浴、阴道冲洗和性交且需要及时复查,防止病情未完全控制等。

宫颈糜烂并不一定会得宫颈癌,因为由宫颈糜烂转变为宫颈癌的几率非常小。且在临床中如果医生发现患者有宫颈糜烂,通常会建议患者做HPV和TCT检查,以进一步排查宫颈癌。宫颈炎症等其他疾病更可能引发宫颈癌,具体表现为白带发黄、增多、宫颈肥大等,一但体糜烂状宫颈发生癌变风险与光滑的宫颈发生癌变风险并没有太大差别,移形带才是宫颈癌病变可能性最大的部位。临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也会发生在宫颈光滑的患者身上,宫颈癌宫与颈糜烂之间无必然联系。

为预防宫颈癌发生,平时生活要注意卫生,避免多位性伴侣,保持健康的性行为。保持私处清洁卫生,可每日温水清洗外阴,但注意不要过分清洗,防止破坏弱酸环境,注意公共卫生,尤其在使用酒店内的毛巾、马桶等公共物品时。使用干净的卫生巾,并经常对其进行更换。内裤尽量选择全棉的,勤洗勤换,尽量置放于通风处。此外,少抽烟,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健康饮食、注意清淡、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