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高血压防治知识

/ 1

你应该知道的高血压防治知识

吴丽平 刘建琼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高达15%。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可能引起患者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等,而这些都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急重症,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大量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以及疾病的折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针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向大家进行普及,以引导全民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1什么是高血压

1.1高血压定义:高血压是指人的动脉血压增高,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当收缩压大于140mmhg,而舒张压大于90mmhg时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症状。

1.2高血压分类:在临床中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疾病是指患者病因不明而出现的高血压独立性疾病,这是我们常见的高血压疾病。而继发性高血压经临床诊断病因明确,只是患者众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能出现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状态。

1.3高血压临床表现:不同的人员会出现不同的高血压反应,常见的症状为头晕、头痛、疲劳、心悸,大多是因为患者出现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以及情绪剧烈波动后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这种症状经有效的休息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高血压症状会持续存在,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夜尿增多、肢体麻木、记忆力衰退。

1.4高血压确诊: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人体的内外环境呈现波动性的变化,但是其波动具有一定的范围。在临床诊断高血压的过程中,结合不同人员的生理特征高血压的管理目标也各不相同,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压范围进行判断,在测定血压高低的过程中既要评估患者的诊室血压,同时还要注重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结合多重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血压控制计划。


2高血压的致病因素

为了有效的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防治,应了解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

2.1遗传因素影响:结合临床实践结果进行统计,大约有6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具有高血压家族史,这就表明遗传基因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约有3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确定有遗传背景。

2.2精神和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和精神状况是影响患者身体状态的重要因素,部分人员具有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易激动、焦虑或者长期受噪音、视觉和嗅觉刺激等情况,这些精神和环境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高血压。

2.3年龄因素:高血压疾病主要发生于成人群体,而且岁数越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越高。50岁以上是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群体。

2.4生活习惯:不良的膳食结构、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作息时间都会引起高血压症状,高钠盐食品、低钾食品、大量饮酒、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都会引起高血压症状,吸烟、熬夜、睡眠不足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4药物影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消炎止痛的药物也可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

除上述影响因素之外部分患者具有睡眠呼吸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相关疾病等是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之一。

3高血压防治方法

3.1饮食控制

大约有40%的高血压患者都与钠盐摄入过多有关,因此钠盐作为影响患者出现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在日常饮食中每日的钠盐摄入量不能超过5克,可通过“替代盐”有效的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合理的制定饮食结构,粗纤维食物、低脂肪食物、蔬菜、水果等各种食物应配置均衡,防止体重过高,防止饮食结构不合理,有效防治高血压。

3.2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同时不熬夜、拥有良好的休息、保障身体机能充足,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适当进行运动,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身体各器官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愉悦的心情,减少急躁、焦虑、抑郁等相关不良情绪,也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3.3正确的用药

不同人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选择小剂量、长效制剂的药物,例如选择一次服药就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可以防止因为用药不当导致医源性清晨血压难以控制,还要时刻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正确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基于高血压疾病对患者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我们应做好高血压的预防治工作,从源头针对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控制,降低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受害率。

参考文献:

[1]胡大一. 重视全民高血压预防[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01):1.

[2]陈政,苌凤水,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汪华,张瑜,刘岭,施培武,雷杰,腾贵明,罗力,陈文,周志俊,郝模.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内容[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04):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