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探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尹贵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实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后加以综合临床护理的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4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法把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1人,对照组21人。对照组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在护理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身体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手术之后接受全面综合护理,有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手术;脑出血;综合护理

脑出血属于脑卒,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病理性因素、情绪起伏以及劳累过度等。病理因素一般为高血压、颅内血管瘤畸形和脑动脉硬化。患者出现脑出血之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和神经损伤,这些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1]。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现阶段治疗此类患者通常采用微创手术,此方法的优势有创口小、操作简单、恢复快速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提供配套的护理措施也尤为重要,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2]。本文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情况,分析微创手术及其综合护理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脑出血患者42人,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1人,对照组21人。实验组男性15人,女性6人,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13.5)岁。对照组男性14人,女性7人,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9.3±1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1.2方法

1.2.1 微创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局麻,依据手术前颅脑CT对血肿位置定位,靶点选择最大血肿中心,在相应的头皮位置开切口(3cm),钻骨孔,把硬脑膜以十字型切开。依照靶点方向、坐标,在血肿腔中置入硅胶管(直径3mm),开始缓慢抽吸血肿,抽取量需要控制在30%-50%。如果依然有血液流出,在血肿腔内使用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并加以止血处理,缝合切口,引流管固定好之后,在外端连接无菌引流袋。手术后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夹闭引流管,持续2-3小时,每天两次。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都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入院进行身体检查,检测生命体征,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除了对身体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还要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护理。

①基础护理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对患者全天心电监护,每半个小时巡视一次病房。并观察病人的瞳孔状态,若有异常现象,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②引流管护理

患者在手术之后要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畅通,不能出现弯折、挤压的现象。护理人员务必要时刻保持辅料的干燥和清洁,注意手术切口状况,避免出现渗血,如果需要移动患者,则务必将引流管重新固定,防止脱落。还要夹闭引流管,防止其出现倒流感染,同时要多检查引流液颜色和量,若患者的引流液颜色从暗红转变为鲜红且引流量一直增加,则代表可能有二次出血,必须告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每天要按时换引流袋,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进行。

③并发症护理

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压疮、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护理人员要密观测引流液颜色、形态等。要限制探视的人数,保持病房环境的卫生,防止病人肺部感染。严格调控病房内的空气湿度,指导帮助患者正确有效的咳痰,针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就需要使用机械吸痰。要按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动作,按摩患者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出现。护理人员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一定的肢体运动,因为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不畅,所以需要适当更换体位。

④饮食护理

病人在手术之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要给肠道提供营养,在进食过程中,适当调整床头高度,在进食完毕后,护士需要帮助患者清理口腔杂物。根据患者病情的好转程度,进食流食再到半流食,最后进正常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有效:患者精神状态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精神不振,甚至病情有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1

16(76.2%)

4(19.1%)

1(4.7%)

20(95.2%)

对照组

21

5(23.8%)

10(47.6)

6(28.6%)

15(71.4%)

χ2

-

11.523

3.857

4.285

4.285

P

-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就是脑出血,其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我国在医疗事业的改革上不断深入,临床对该疾病患者通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其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术后许多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很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造成患者再次出血和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3]

该疾病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其术后情况和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康复[4]。该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面综合的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人体征变化,加强术前备皮、更换引流袋和术后引流管冲洗。此外,护理人员在术后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纾解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了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帮助患者结合自身病情开展体育锻炼,加强自身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5]

综上所述,实验组的综合护理有效性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方式比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更优,能达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获取更多信任度,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西杨,何世花.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4):72-74.

[2]王慧冰,孙凌飞.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64.

[3]曹秋月.重型颅脑损伤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J].心理月刊,2020,15(08):117.

[4]李琳,徐萍.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06):848-850.

[5]王科文.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