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希望理论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1

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希望理论应用价值

代远翠

西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西昌 615000


5fa247597587b_html_d63dd957867216c0.jpg 谈“癌”色变的年代,每当听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因癌症去世的消息,总是悲痛不已。癌症不仅导致患者生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癌细泡可以破坏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免疫力下降。随着癌细泡的转移扩散,人体能力被大量消耗,使得患者身体虚弱,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希望理论对于每一位癌症患者来说,都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治疗癌症过程中重要一环。希望理论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而且可以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增加战神病魔的勇气。本文旨在解释希望理论的含义、以及希望理论在护理应用过程中的影响。

什么是希望理论

1.1 Snyder(1992)对希望的定义是“希望是由个体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认知特征同时还是一种行动状态”。


1.2希望的结构:Snyder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了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到达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认知思维和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和动力思维。


1.3希望理论的模型:Snyder和他的同事在1991年提出一种聚焦于目标达成的认知动力理论模型,即希望理论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希望作为一种认知特征,是以目标为核心、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融合体。

希望理论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在癌症病变过程中,患者不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而且也给家庭增添巨大的经济压力。因而,大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对待病情,使得整个医疗过程变得漫长且困难。患者内心的希望水平对自身的心理、生理、家庭社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1心理方面

希望理论使患者相信磨难是暂时的,病痛是上天安排的考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患者相信眼前的逆境总将能够改变,给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正视病情,挑战病魔。

2.2生理方面

希望理论能够减轻癌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缓解身体功能障碍。例如,希望理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希望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辅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且对预后也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2.3家庭和社会方面

希望理论不仅使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且增强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适应性,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绝望。Nowotny曾经指出,希望理论是患者抗压的有效力量,是癌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因素,是支持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活下去的坚强力量。据调查,希望理论对癌症患者有着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治疗信仰。

护理人员的希望水平影响患者的希望水平

希望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可超脱现实、排除困难,并对生命产生科学正确的导向。希望不仅对癌症患者至关重要,而且对护理人员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的希望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希望水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精心地照顾病人,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细心地观察患者的情绪等,都可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据调查,影响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有:(1)影响患者的内在因素,比如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等。(2)影响患者的外部因素,比如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医疗机构的承受能力等。总体来说,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希望护理的可能性。

根据希望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影响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提高患者认知疾病的判断能力、增强患者生活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康复的希望、提升患者希望满意水平。对于患者来说,提高患者对待疾病的适应能力,增强患者对待疾病的抗压能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医疗机构的承受能力,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总结

综上所述,希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使患者产生幸福感,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让患者能够正视癌症,相信任何事都有可能,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疾病、积极接受科学治疗,提高康复的可能性。在患者康复后,希望理论同样发挥巨大的潜能作用,缓解暴躁情绪,调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的满意程度,幸福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