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

廖雷

彭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930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只有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比2.00%。结论:加强预防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护理

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属于非创伤性的一种脑实质出血类疾病,动脉硬化、血压水平过高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且具有极高的伤残率、死亡率[1]。深静脉血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是因为长时间活动受限而使得血循环障碍所致,十分不利于患者预后,同时还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2]。本研究重点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主体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包括53例男性和47例女性,年龄35-80岁,均龄(50.6±7.7)岁;出血量17-80ml,平均(50.2±7.9)ml;22例丘脑出血,20例基底节出血,17例脑干出血,21例脑室出血,20例小脑出血。入组标准:与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相符;遵循自愿原则,并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签署了研究同意书;偏瘫,两侧肢体或者是一侧肢体的活动受限。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全,影响临床统计;中途退出或非自愿参与者。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接待入院之后,密切检测患者各项体征的变化,按时协助变换体位,保持正确舒适的休息姿势,以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为了帮助患者有效防治深静脉血栓,还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性护理,包括(1)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认真询问患者既往病史,有无慢阻肺、糖尿病、吸烟史、手术史等,以评估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针对长时间卧床、年龄较大、活动受限、需要长期静脉补液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干预,以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鼓励患者尽快活动四肢,按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并给予温柔的按摩,进而有效保证肢体功能;(3)夯实饮食干预,嘱咐患者多摄入纤维十分丰富的食物,确保患者排便通畅,以免腹内压过高所致的静脉回流,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预防血栓脱落;(4)对于已经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密切留意患者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测量患者患肢周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做好相应的处理,使其局部微循环有效的改善,禁止应用促凝药;降低周围阻力,积极防治并发症,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血栓形成率;(5)若是患者已发生深静脉栓塞,应当谨慎的进行抗凝治疗,用药期间按时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凝血功能,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倾向。(6)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高危人群,将疾病知识以及有可能会发生的严重后果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护;禁止患者吸烟,合理调节日常饮食,不得摄入脂肪过高的食物;早晨起床之后饮用500ml温水,使血液稀释,以免血黏稠;与此同时,多饮水还可以促排便,避免排便用力过度而增高腹内压;将早期活动的意义、目的详细告知患者,引起患者重视。指导患者正确穿戴弹力袜,用温热的清水洗脚,袜子、衣服一定要柔软、宽松。

2.结果

本研究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预防性护理之后,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占比2.00%。

3.讨论

3.1原因分析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形成深静脉栓塞的原因[3,4],包括(1)患者本人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好发于高龄患者群体中,这是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血管弹性逐步减低,血液就会越来越粘稠,进而容易引起深静脉栓塞性疾病;(2)长时间卧床静养,躯体四肢无法正常活动而导致周身血液循环障碍所致。有研究报道发现卧床静养时间>2周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将会升高至50%以上;(3)若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四肢存在不同程度的瘫痪,将会进一步降低肌力,导致肌肉泵难以对下肢静脉血进行挤压作用,使得血流速减缓、减慢,引起大量血淤,促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治疗方面,大部分患者都应用了中心静脉置管,一方面容易损伤静脉血管壁,另一方面,导管表面容易形成血栓,与此同时,应用止血剂的部分患者,也同样会有可能会促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加强防治,显得很有必要。

3.2预防护理作用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究其原因,与患者自身原因、疾病特点具有很大的关系。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全面评估工作,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以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疗、早预防,这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预防性护理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干预模式,主要围绕患者具体病情实施相应的对策,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扼杀高危因素,进而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护理安全

[5]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 秦延昆. 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J]. 肝脏, 2016(11):1002-1004.

[2] 宋旭艳. 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 双足与保健, 2018, 027(008):122,124.

[3] 陈洁, 王萌萌, 何妹.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024(002):331-333.

[4] 张海云, 祁晓蓉, 李晓英,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效果观察[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1):120-122.

[5] 林玉兰, 邹秋香.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007(00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