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那些不可忽视的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那些不可忽视的护理要点

吴静宇

资中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四川资中 641200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被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改病常见于儿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是其临床上的主要特点。如果治疗的及时妥当,通过顺畅的引流其分泌物,待炎症消失后鼓膜穿孔大多数可以自动痊愈,听力大部分能够恢复正常。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较严峻时,会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从而导致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相关疾病知识,及其护理要点。

一、病因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杆菌等,前两者在小儿中较为多见。

二、感染途径

1.咽鼓管感染:呼吸道感染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途径,由于擤鼻、吞咽及呕吐等行为,鼻咽部的分泌物会进入到鼓室。小儿发病率高的原因:①小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差,容易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肺炎等,其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发炎;②同成人相比较,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而直,比较水平,分泌物容易通过此管道进入鼓室;③人工喂乳时,小儿经常仰卧吮乳,其呕吐物和多余的乳汁更加容易进入到鼓室;④小儿经常患增殖体肥大和管周淋巴炎,咽鼓管口容易被其堵塞,阻碍了引流从而导致发炎;⑤由于小儿尚处于萌芽期,故经常出现食欲不振,从而降低自身抵抗力,容易受其他疾病所传染;⑥患有先天性唇裂、腭裂致腭咽功能不良者,容易引发咽鼓管感染,而鼓室内粘膜下胚性组织多,抵抗感染力较弱。⑦做增殖体、鼻息肉等手术时,因为出血时间和填塞物过久,所以容易引发鼓室感染。

2.外耳道感染:比较少见,比如在战争时期被火器震伤,因挖耳受到的损害,跳水和拳击引发的鼓膜破裂后感染。严重的外耳道炎产生的鼓膜腐烂也会导致鼓室感染。

3.血行感染:是最少见的,急性重度传染病和脓毒血症,细菌经动脉直接进入鼓室,亦可由静脉血栓感染而进入鼓室。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在患者的鼓膜受到穿孔前,可以显著看出其全身症状的表现,患者会出现畏寒、发烧、疲倦、胃口下降等的反应,小儿较成人相比,其全身症状通常表现得更加严重,会出现高热、惊厥,还会伴有吐逆、泻肚等症状,鼓膜穿孔后,耳朵里面的脓液随之流出,体温随之慢慢降低,全身症状会得到显著改善。

2.耳痛

该病出现的最早的症状是耳痛。患耳部会出现持续的剧烈疼痛,呈放射性钝痛或者是放射性跳动性疼痛。进行吞咽、咳嗽、打喷嚏等行为会导致耳痛加重,出现耳痛剧烈时会导致患者烦躁、夜不能寐。婴幼儿会整夜吵闹不休。当行鼓膜切开术后或骨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时,脓液会往外排泄,疼痛感顿时得到减弱

3.耳鸣及听力减退

该病患者的耳朵会出现双耳作响,其听力随之慢慢减退。耳部出现持续剧烈疼痛的患者,轻度的耳聋不会被患者有所察觉。当鼓膜穿孔后,患者的听力竟然得到增强。当该病出现病变并且侵入内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表现。

4.耳漏

鼓膜穿孔后耳朵里面会有液体流出,一开始呈浆液血性样,之后会呈黏液脓性样乃至脓性样。如果分泌物的量较多时,则表明分泌物不仅来自鼓室,还有可能来自鼓窦、乳突。

  1. 治疗

该病的治疗原则有两点,其一为控制感染,其二为通畅引流。

1.一般治疗

(1)为了避免该病出现感染,我们要及时使用足够的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为了避免该病发生并发症或者转为慢性疾病,务必将其彻底治愈。在鼓膜穿孔后,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其参考结论来调节如何用药。

(2)为了恢复咽鼓管的功能,临床上可使用减充血剂喷鼻,如1%麻黄碱等,用以缓解鼻咽黏膜的肿胀。

(3)注意休息,在饮食上要清淡,对于全身症状严重者给予支持治疗。小儿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时,应及时给予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2.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

①在患者患耳处滴入苯酚甘油滴耳剂,此药有消炎止痛的功效。为了避免鼓膜及鼓室黏膜遭到腐蚀,在鼓膜穿孔时不得使用此药。

②当出现全身及局部症状严重,鼓膜膨出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实施鼓膜切开术:怀疑鼓膜已穿孔,但穿孔较小,分泌物引流不顺畅者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不过不需要立马实施乳突开放术。

(2)鼓膜穿孔后

①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对外耳道脓液进行清理,再将其轻轻拭干。

②滴入滴耳剂,如0.3%氧氟沙星滴耳剂、复方利福平液等,可以将清洁棉球塞进外耳道(滴耳剂应为无耳毒性药物),这是为了避免面部及颈部的皮肤受到脓液污染。

③在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的时候,可以使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入患耳。

④等炎症全部消失之后,大部分的穿孔会自动痊愈。流脓已经停止但鼓膜穿孔长期不痊愈者,可对其实施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和咽部的慢性疾病。

五、护理要点

1.患者在该病早期出现高热时,叮嘱其多饮开水。喝的水会通过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和病菌,能够起到降低体温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2.保持外耳道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该病患者的耳内会不断的有脓液流出,如果不注意脓液的清理,就会很容易造成耳朵的再次感染,在进行清理时,也不能过度用力,动作需要放轻柔。

3.注意休息,保持充分睡眠,多开窗,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当人体处于睡眠时,取其侧卧位,患耳朝下,脓液会随着外耳道流出。反之,则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感染。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患耳不遭受压迫,这样患耳能得到有效地血液循环,也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4.患者及患儿乳母在患病期间需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了避免炎症加重,疾病恢复慢,患者及患儿乳母万万不可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可食用发物、不可吸烟饮酒。如果患者是小儿,在为其喂奶时,乳母要使用合适的姿势(应竖抱而不能横抱)。

5.根据医嘱,要按时吃药、更换外用药,不得私自减药、换药或停药,换药的器具要经过严密消毒。

6.在生活中,要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禁止为经常感冒的患儿用力擤鼻,以免对耳咽鼓管产生不良影响。在鼓膜尚未完全痊愈时,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在洗头洗澡时要避免耳朵进水,患病期间绝对禁止游泳。

 7.可适当对冬天滴用的水剂进行加温,温度需与体温相接近。简便法:在滴药前10分钟,将水剂类的药物放在贴身的衣服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