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杨春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探析股骨干骨折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入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入组,选入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30例,实施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一组为观察组,病例30例,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可见明显差异。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效果好,恢复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于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更理想,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


股骨干骨折属于一种高能量损伤,可见骨折断端移位、软组织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会影响术后康复,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骨折固定方法较多,其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均是常用方法,本文为了探究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治疗效果,特选择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入组,特开展如下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入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入组,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选入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在25~64岁,平均年龄(43.25±3.16)岁,Winquist分型:Ⅱ型13例,Ⅲ型10例,Ⅳ型7例,骨折位置:左侧16例,右侧14例;一组为观察组,病例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在24~62岁,平均年龄(43.84±4.65)岁,Winquist分型:Ⅱ型14例,Ⅲ型8例,Ⅳ型8例,骨折位置:左侧13例,右侧17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选择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在C臂机引导下开展外侧入路手术,跨越远近端骨折线作切口,长度约为3个板孔长度,将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与骨膜等逐层分离,将骨不连接位置显露[2],于股骨干前外侧放置锁定加压钢板,跨过骨折线,在钢板近端、远端分别放入3~4枚螺钉进行固定,利用C臂机观察固定位置满意后,放置引流管,将切开关闭切口。

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选择带瞄准镜的髓内钉,长度约为360~420mm,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将髋关节保持屈曲20°~30°状态,切开复位,切口长度约为5~8cm,尽量减少骨折端骨膜分离。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了解,选择合适尺寸的髓内钉,将髓内钉近端与大转子顶点保持在水平状态,远端距离股骨髁2~4cm处固定[3]。通过近端瞄准器将近端锁定置入,在C臂机监控下,将远端锁钉置入,放置引流管,将切口妥善缝合。

    1.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2)对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到30°、60°、90°及135°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资料根据计数、计量进行划分,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χ2值检验与t值检验,数据比较值P<0.05时,提示差异含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5fa257f10cd4f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骨折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月)

对照组

30

82.15±3.15

194.26±11.52

84.26±

8.52

5.12±0.63

5.26±0.42

观察组

30

58.15±2.77

142.15±10.47

68.51±7.58

4.15±0.28

4.11±0.28

t


31.3380

18.3348

7.5646

7.7063

12.4783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膝关节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到各角度所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

2 膝关节恢复时间对比(5fa257f10cd4f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d

分组

例数

恢复30°

恢复60°

恢复90°

恢复135°

对照组

30

8.21±1.15

11.52±1.61

16.52±1.14

35.26±2.51

观察组

30

6.15±1.08

8.56±1.74

14.15±1.69

27.15±2.47

t


7.1519

6.8390

6.3677

12.6140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带锁髓内钉在临床中多用于长骨骨折治疗,特别是下肢长骨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带锁髓内钉固定时由于轴线固定,可减少侧弯力的影响,使生理纵向应力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骨折处愈合,对骨痂生长也具有积极作用[4];有效预防骨折旋转情况发生,也可预防骨折处缩短、成角畸形等后遗症发生;交锁固定可减少对骨皮质血供的影响,更有利于骨折处闭合复位,提升骨生长活性,促进患者骨折处早日愈合。

加压钢板治疗时可充分接触骨折断端,使骨折块间牢固固定,有利于骨折处愈合。由于此方法属于偏心性固定,骨折端加压作用牢固性较差,影响术后锻炼与负重情况,不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同时术中切口长,骨膜剥离较多,也会影响骨折处的血运情况,影响骨折处愈合[5]。钢板具有较强的应力遮挡作用,钢板下骨质吸收,也会导致钢板出现弯曲、折断情况,影响固定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后,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更有利于髋关节恢复。分析可知,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开展过程中,可最大程度保存骨折周围组织的完整性,减少对血管的破坏,使骨折周围组织原有的血运供应完整保留,可促进骨痂形成,更有利于患者骨折处的愈合。

综上所述,股骨干骨折患者应用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均具有一定疗效,相比之下,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理想,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冯培亮.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27.

[2]曹伟,宋永平.不同植入物固定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5):563-565.

[3]林永行,陈定启,谭庆豪.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7):127-129.

[4]余雷,王碧琳.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6):98-100.

[5]曾勇,韩庆斌,辛艺,徐留海.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在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