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边登鹏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 西安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日渐严重,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加强农村地区环保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因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建设;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乡村振兴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对“三农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也作为七大战略之一,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1]。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且由于其产业兴旺、行业丰富,吸引了周边农村地区的许多年轻劳动力,导致乡村地区的经济反而日渐衰退,乡村产业的活力始终得不到提升。我国想要进一步发展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这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和目标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式正在转变。打造集约化道路,不仅能够通过绿色化劳动推动自然资本增值,使农村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且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改革创新和市场化方式,为推动农村自然资源利用、农民商业意识觉醒提供了帮助。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驱动器。2)推进城乡联合发展。首先,为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要坚持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执政理念,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农村整体环境质量提升,为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法律法规、引进人力物力财力做铺垫。其次,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好农村生态建设滞后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践[2]。最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反映出国家和人民对农村建设的重视,是反对“重城市、轻农村”的表现。

4 建设路径研究

4.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就是农村的厕所问题,增加厕所数量,提高公厕卫生质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第一步。首先,要把垃圾集中和污水处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要监督农民按照环境整治计划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解决垃圾围村情况,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并避免由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基层干部要发挥人格魅力,深入村户进行制度讲解,可以发挥农户单家独院好考评、好奖惩的管理优势,建立垃圾处理一条线模式,减少中间疏漏环节,以避免无谓的垃圾处理疏漏现象。对于企业排污和生活污水,要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积极通过技术把工业废水转为无污染水,利用转化水浇灌农林,打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减少自家降污,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2 增强农民主体经济

目前,乡村面临着生态危机凸显、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发展动力不足、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少内在动力,农民主体性的发挥缺少有效的承载主体。由此,绿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基础,高效、有序、有所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改变粗放的经济生产方式,展现乡村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乡村经济实力的增强将降低人们外出谋生的欲望,吸引外出人口回流,重燃建设家乡的愿望,实现农民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回归,发挥建设家乡的主体作用。乡村绿色发展的良好推进,须以“两山论”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新理念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这不是回到荒野的浪漫想象,不是唯经济增长的单向发展模式,而是对农民应拥有的生态正义的维护,是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取舍困局的突破。农民循着“两山论”的价值指引,能够在参与乡村绿色发展中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深刻认识以牺牲美好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生态代价,自觉珍视自然财富中蕴含的经济财富。

4.3 普及绿色农业科学技术

传统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大量土地、水资源的浪费,还加剧了农业投入,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进一步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成为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大力推进绿色农业技术,通过层层普及,引导农村居民生态种植,走绿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其次,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的理念与方法,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建立绿色农业发展示范点,进而号召更多的乡村建立农业生态园、绿色农业产业园。最后,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激励与奖励措施,推广使用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等,从源头上为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

4.4 加大治理投入

我国应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加大资金、人力以及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投入。在资金投入加大上,一般要重视村内垃圾的清理及处理,还有排污管道的设置等等。当地可利用资金为各村内配备对应的垃圾收集车及垃圾桶,尽量保障将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再分类处理。此外,我们要做好对新型的环保技术推广,以此促使农村地区的居民改变其生活生产的主要方式,例如可利用秸秆还田的技术来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利用沼气转化等技术,尽量将畜禽粪便污染降低等等。最后,我们要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微型企业进行资金扶持,使其完成污染防治,利用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免税、贷款贴息等等,促使当地的生产企业重视污染防治并开展污染防治。

5 结束语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战略布局的重大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相信在政府、乡镇企业以及农村居民等各方的通力协作下,充分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假以时日定能克服我国的农村生态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19-26,152.

[2] 邓 玲,王 芳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的现代化转型[J]. 甘肃社会科学,2019(3):101-108.

[3] 侯保疆,梁 昊 .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以广东省为例[J]. 农村经济,2014(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