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的科学处理指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儿童意外伤害的科学处理指南

周旭红

广汉市人民医院,四川 广汉, 618300

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占儿童总死亡率的26.1%。孩子大多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家长们必须多留个心眼儿,让孩子尽量远离各种意外伤害,同时也要积极学习科学的急救处理方法,给孩子的安全多加一份保障。

骨折

骨折在小儿外伤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孩子不小心从高处跌落的情况,即使伤口很小,也存在着很高的骨折风险。在骨折后,伤处会发红、肿胀、疼痛,且不能承力,伤口部位活动时存在硬物的摩擦声。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在发生意外后通常只会大哭,难以正确描述自己的主观感受,导致家长很难作出客观判断。为确保安全,只要存在骨折的可能性,就要按照骨折来处理。

首先,如果确保周围环境安全,要让孩子待在原地,不要轻易移动伤处。然后是止血,家长可用手指按住伤口血管上方,也可用干净的绷带或布片进行压迫止血。将受伤部位的衣物剪开,注意控制好孩子不要乱动,以免造成再次伤害。接着进行冰敷,用冰袋、冰冻矿泉水均可,要注意用毛巾包好。使用夹板、小木板、硬纸片固定骨折部位,以确保孩子的骨头在看医生之前能保持不动。如果有骨头的断端戳破皮肤露出来,家长千万不要试图归位,更不要在伤口上撒消炎药或其他东西,以免掩盖病情,影响医生的判断。固定完成后,应及时送医,如果家长较为慌乱,且周围急救处理物品不足,可第一时间让家人或周围路人帮忙拨打120,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急救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并重视对孩子的看护,在上下楼梯时要格外小心,并叮嘱其不要自己到高处玩耍,以免发生意外。在孩子骑自行车、玩滑板、旱冰前,家长应指导其正确佩戴头盔、护肘、护膝等防护物品。对于反复骨折的孩子,可能存在其他疾病,所以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

烧伤,烫伤

对于烧伤,家长应尽快扑灭火焰,脱去着火衣物,并带孩子及时离开密闭不通风的现场,对于小面积的烧伤,可打开水龙头,将伤处在流动的清水下淋洗,但注意水流不宜过大过急,也可用凉水浸泡伤处,以降低创面温度,缓解疼痛。对于皮肤破损的严重烧伤,应以保护创面为原则,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烧伤很容易引发感染,如果面积较大还会引发休克,家长应及时拨打120或尽快送医。烫伤的院前处理也十分重要,首先要进行冲洗,具体方法与烧伤一样,冲洗30分钟左右,以快速减少热损伤。在冲洗过程中,可将覆盖在伤口表面的衣服去除,动作要小心,避免弄破水疱。然后用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对于烫伤面积较大的孩子,应注意观察其体温,并及时送医。无论是烧伤还是烫伤,在急救过程中,家长都不可强行撕去粘在孩子皮肤上的衣物,也不要将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降温。红药水、紫药水、酒精等都可能对伤口产生刺激,也会给创伤深度的判定带来困难,所以也要避免应用。最后,也不要挑破水疱或者尝试牙膏涂抹、面粉覆盖等偏方,以免造成感染。

平时家长要严禁孩子任何形式的玩火,也要尽量让孩子远离灶台、天然气。在为婴幼儿准备洗澡水、饮用水时,家长需要先进行水温调试,确保温度适宜后再让孩子接触。同时不要购买不合格的电动玩具,以免电路电池损伤引发局部过热,导致孩子烫伤。越小的孩子皮肤越娇嫩,尽量不要给孩子应用暖宝宝、电热毯等取暖产品,因为低温长期接触孩子稚嫩的皮肤,也会引发烫伤。

溺水

在溺水发生后,控水或倒挂孩子都是没有一点用处的,对于清醒、有呼吸、有脉搏的孩子,应立即拨打120或送医,过程中注意给孩子保暖。如果孩子已经陷入了昏迷,但有呼吸、有脉搏,应注意检查孩子口鼻中是否有异物,并及时清理,然后检查孩子头部或颈部是否有外伤,如果存在,应避免自行搬动。如果无外伤,可使其保持侧卧位,在等待救援时要实时观察其呼吸和脉搏,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对于昏迷、无呼吸、脉搏微弱的孩子,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已经昏迷,且无呼吸、无脉搏,应持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到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胸外按压的深度儿童约为5cm,婴儿4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同时要按照30:2的频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

溺水是婴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一般发生在家里的澡盆里,而不是游泳池、河里、海里。婴儿活动能力较差,面部浸入水中后,很难自行避开,而浸入5厘米深的水后,孩子2分钟就会窒息,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所以在给孩子洗澡时,家长千万不能离开,以免因一时疏忽造成终身遗憾。

异物卡喉

异物卡喉通常指的是气道异物和消化道异物。6个月-3岁的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且没有辨别危险物品的能力,所以常常会将能拿到的东西放到嘴里,而这些异物一旦吞下,很可能卡在气道或消化道中。

我们先聊一下更为严重的气道异物,美国红十字会指出,呼吸停止后4-6分钟就可能引起脑损伤,而10分钟以上,就一定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对于婴幼儿,如果孩子还能发出声音,应尽量让孩子咳嗽,如果有反应,但不能出声,需要采用拍背+胸部按压的方法。首先家长要用左手托住婴儿的面部及颈部,让孩子脸部朝下,将其放在左腿大腿上,然后用右手掌根,连续拍打孩子两个肩胛骨连接的中点5次。若异物未排出,要用右手托住孩子头部和颈部,放在右腿上,用食指找到两乳连线中点,中指并拢后按压中点下方5次。如果异物已排出,需小心拿掉,如果没有,需进行下一次循环。对于儿童,可应用腹部冲击法,也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长站在孩子背后,右手握拳,大拇指收到手掌内,搂住孩子腰部,找到肚脐上方两指处,用虎口对准,左手抓住右手,从下往斜上方冲击腹部。如果孩子已经失去反应,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若通过以上方法,异物已排出,也应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

消化道异物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危急,孩子可能会出现恶心、咳嗽、流口水等症状,但窒息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且约1/3的孩子没有任何症状。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及时送医,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免因延误治疗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在送医前,家长应明确孩子吞入的物品种类,最好能找到相同物品带到医院,同时判断是否有毒,并记录意外发生的大概时间,以便医生及时作出有效诊断。在居家生活中,家长一定要监护到位,让孩子远离铁钉、纽扣、别针、螺丝、笔帽等小物品,也不要给婴幼儿玩可以拆成小块儿的玩具,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吞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