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症监护护理应用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分析重症监护护理应用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效果

周佳媛 马昊楠 通讯作者 欧烨 朱奕锦 宋凯飞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护理应用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重症监护护理模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1例:常规护理+重症监护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重症监护护理可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常规护理;小儿呼吸衰竭

小儿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以及呼吸泵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此外,婴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低,躯体不适可致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机体耐受能力也随之降低,进而影响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安全性[1]。本次研究为论证重症监护护理对小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比较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重症监护护理模式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重症监护护理模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常规护理+重症监护护理患儿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3岁~9岁、平均(5.12±1.42)岁,病因:溺水、肺出血、持续性哮喘、重症肺炎例数分别为3、8、10、10。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3岁~10岁、平均(5.11±1.44)岁,病因:溺水、肺出血、持续性哮喘、重症肺炎例数分别为4、8、10、9。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关数据经统计学验证,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胡亚美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小儿呼吸衰竭临床诊断相关内容,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均确诊呼吸衰竭。(2)本次研究均征得患者家属以及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患儿伴精神系统疾病。(2)排除患儿伴心、肝、肾等其他脏器疾病。(3)排除未完成本次研究护理工作而中途转院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该组患儿在行常规护理过程中遵循医嘱开展输液、吸氧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此外,持续性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指征,每隔1h检测一次患者血气分析变化情况。

1.3.2实验组(常规护理+重症监护护理),(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每日对患儿居住病房地面应用浓度为4.0%的消毒灵液体湿拖两次,每日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消毒,每周对空气培养一次,同时采集医疗器械表面以及地面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从而保证患者病房处于洁净、无菌状态。(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开展输液、吸痰等护理操作前,患儿由于耐受能力低,多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甚至对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拒。重症监护护理人员在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前应与患儿家长沟通,如实告知患儿家长患儿病情,科学指导患儿在做好无菌防护工作的前提下,陪同患儿观看动画片、讲故事,以安抚患儿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应协同患儿家长,通过给予患儿肢体抚摸、言语鼓励等方式,赢得患儿的信任,提升患儿在临床诊疗中的依从性。(3)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在参考对照组落实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关注静脉输液速度、静脉输液量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对于采取静脉给液的患儿,每小时静脉给药速度应维持在5mL/kg,谨防患儿出现因单位时间静脉给药量过大,从而引发心衰或多脏器功能衰竭。(4)气道护理:在开展吸痰护理的同时关注患儿体位,定期帮助患儿翻身,谨防褥疮的发生,此外,在开展吸痰护理的过程中痰液吸引负压应维持在250mmHg-300300mmHg,单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s以内,从而降低吸痰对患儿造成的不适感。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结果中计量数据录入SPSS21.0系统进行处理,(%)相关计量数据χ2检验,P值<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

n

发绀

肺部感染

低氧血症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31

1(3.23%)

0(0.00%)

0(0.00%)

3.23%

对照组

31

4(12.90%)

1(3.23%)

1(3.23%)

19.36%

χ2





5.109

P值





<0.05

3讨论

小儿呼吸衰竭呼患者呼吸系统通气功能或换气功能发生障碍,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影响患儿正常机体代谢,甚至危及患儿生命[2]。呼吸衰竭患儿常规护理治疗过程中患儿因诊疗护理的主动性低、配合度低,在增加患儿临床诊疗护理难度的同时,可增加患儿诱发低氧血症、发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即要求护理人员在遵照医嘱落实相关护理操作的同时,需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在开展吸痰护理、导管护理的过程中结合患儿诊疗过程中心理情绪变化,协同患儿家长安抚患儿情绪,在满足患儿心理需求的前提下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4]。此外,重症监护护理的落实强化小儿呼吸衰竭患儿环境干预,护理人员定期清洁患儿所在病房地面、医疗器械,患儿家长在陪伴患儿前需做好无菌防护措施,谨防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

本次研究显示联合重症监护护理的实验组患儿,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重症监护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宴.重症监护护理在小儿呼吸衰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8,22(45):150.

[2]张霞.重症监护护理在小儿呼吸衰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1(12):55-56.

[3]叶伟德.综合性护理在小儿呼吸性衰竭重症监护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9):2157-2158.

[4]张晶.重症监护护理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