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4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相关性研究

黄福均 1 周李城 1 周恒晨 1 陈燕 2

1潍坊医学院 山东省 潍坊市 261000 2中信惠州医院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6

[摘要]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 至2020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关节镜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08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进行软骨损伤程度及部位记录,分析各组与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软骨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相关性(χ2=10.8,P<0.05),但亚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急性期组与亚急性期组比较(χ2=7.94,P<0.05),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比较(χ2=8.56,P<0.05),亚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比较(χ2=0.71,P>0.05),在各个组中以2、3度损伤为主,随着病程延长,3、4度损伤的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组对比,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的3、4度损伤比例均高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亚急性期组对比,慢性期组4度损伤比例高于亚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5例软骨损伤者中,软骨损伤167处,其中以股骨内髁、股骨外髁最为常见。随时间的推移,股骨内髁软骨损伤率增加显著,并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软骨损伤几率逐渐增加,其中以股骨内髁软骨损伤率显著增加,及时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伤。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软骨损伤;关节镜,损伤部位。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上端起自股骨外侧裸内面后部再经髁间窝向前、内、下斜行,下端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骨面,是膝关节主要的静力稳定结构,除能防止胫骨前移和内旋,同时还有控制膝关节内外翻等功能,此外还有分散能量、本体感觉等功能[1-4]。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ACL分为两束,其中前内束主要控制膝关节前后向移动,后外束主要控制膝关节旋转[5]。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其断裂后将造成膝关节前向和旋转的不稳定,不仅严重影响膝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而且膝关节所负担的应力及负重将重新分布,运动时所产生的对关节面的剪切力将造成关节腔内重要结构的损伤(如半月板、关节软骨等),从而诱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6、7]。ACL损伤后病程长短与软骨损伤的相关性目前临床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ACL损伤患者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为找到ACL损伤的最佳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治疗的ACL损伤患者108例。

1.2 诊断标准

关节镜下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

1.3纳入标准

①膝关节有明确外伤史,如摔伤、扭伤及运动等,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②膝关节镜下确诊为ACL损伤。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侧副韧带损伤、骨折、后交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②合并膝关节化脓性感染及其他膝关节滑膜炎性病变,如痛风、结核、类风湿性滑膜炎及绒毛结节性滑膜炎;③既往行同侧膝关节手术者。

1.5调查方法

调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关节镜下诊断为单纯前叉韧带损伤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关节镜视频录像。记录病程时间,并观察髌骨、股骨内外髁、股骨滑车、内外侧胫骨平台各部位软骨情况,并记录损伤程度。软骨损伤程度分级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 ICRS)标准[8](0度:正常;1度:关节软骨表层损伤;2 度:损伤未超过软骨厚度的一半;3度:损伤超过软骨厚度一半,但未到软骨下骨;4度:全层损伤,软骨下骨外露。)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行ACL重建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37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5岁,病程最短1.5小时,最长8年。按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3组:①急性期组,病程<1个月,56例;②亚急性期组,病程1~3个月,36例;③慢性期组,病程>3个月,16例。

2.2各组关节软骨损伤率

各组关节软骨损伤率见表1.

表1 各组关节软骨损伤率

分组

有软骨损伤/例

无软骨损伤/例

合计/例

软骨损伤率/%

急性期组

20

36

56

35.71

亚急性期组

24

12

36

66.67

慢性期组

11

5

16

68.75

χ2

10.8




P

<0.05





2.3各组软骨损伤程度比例构成

55例软骨损伤者中,急性期组20例,亚急性期组24例,慢性期组11例,依据软骨损伤分级进行各组对比。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各组不同程度软骨损伤程度分度及比例(n%)

分组

1度

2度

3度

4度

合计

急性期组

2(10.00)

14(70.00)

3(15.00)

1(5.00)

20

亚急性期组

0(0)

10(41.67)

11(45.83)

3(12.50)

24

慢性期组

0(0)

3(27.27)

6(54.55)

2(18.18)

11

合计

2

27

20

6

55

根据表1、表2,可以得出:软骨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相关性(χ2=10.8,P<0.05),但亚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急性期组与亚急性期组比较(χ2=7.94,P<0.05),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比较(χ2=8.56,P<0.05),亚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比较(χ2=0.71,P>0.05),在各个组中以2、3度损伤为主,随着病程延长,3、4度损伤的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组对比,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的3、4度损伤比例均高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亚急性期组对比,慢性期组4度损伤比例高于亚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关节软骨损伤部位在各组中的分布情况

在55例软骨损伤者中,软骨损伤167处,其中以股骨内髁、股骨外髁最为常见。

表3 各组关节软骨损伤部位分布及损伤率[n(%)]

分组

股骨内髁

内侧平台

股骨外髁

外侧平台

髌骨

股骨滑车

急性期组

15(26.79)

10(17.86)

13(23.21)

8(14.29)

6(10.71)

3(5.36)

亚急性期组

18(50.00)

12(33.33)

15(41.67)

12(33.33)

9(25.00)

10(27.78)

慢性期组

10(62.50)

6(37.5)

7(43.75)

4(25.00)

5(31.25)

4(25.00)


由表3可以得出随着病程的延长股骨内髁、内侧平台、股骨外髁及髌骨的损伤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股骨内髁升高最为明显。

讨论

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比较常见,特别是专业运动员中更为常见,据文献报道,我国ACL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其中发生断裂的几率约为0.43%[9]。ACL有少许的纤维会直接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及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当其发生断裂后,膝关节失去前向稳定从而继发关节软骨损伤,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10]。所以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膝关节运动功能。外科手术重建提高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力学结构和运动功能,预防创伤性膝骨关节病的发生[11]。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是一种无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终末分化组织[12]。软骨细胞主要靠滑膜分泌的关节液来营养,软骨损伤后自身愈合的能力非常有限[13]。现有研究表明[14],ACL损伤与软骨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次研究中针对前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与急性期组对比,亚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的软骨损伤率均高于急性期组,而亚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之间软骨损伤率无显著差异。而从软骨损伤程度上分析,与急性期组对比,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的3、4度损伤比例均高于急性期组;而与亚急性期组对比,慢性期组4度损伤比例高于亚急性期组。软骨损伤多发生在亚急性期组,提示ACL损伤后应在3月内进行治疗,降低软骨损伤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软骨损伤的程度也在增大,其原因可能与ACL损伤后关节不稳,活动时局部所承受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患者行走不稳时多会减少患肢负重,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关节稳定性更差,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本研究中的55例软骨损伤者中,软骨损伤有167处,其中以股骨内髁、股骨外髁最为常见,各个部位的软骨损伤的发生率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提高。随时间的推移,股骨内髁、内侧平台、股骨外髁与髌骨软骨损伤率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ACL损伤后限制胫骨旋转作用减弱,从而屈伸活动时使关节过度旋转,内侧相对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股骨内髁软骨损伤的趋势增加。而髌骨轨迹亦有可能因为胫骨反常的向前运动和过度内旋的状况,造成髌股关节面压力分布不均匀,局部压应力过大,随着时间推移增加髌骨软骨损伤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随着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病程延长,其软骨损伤发生率逐渐增加,损伤程度也呈加重趋势,其中以股骨内髁增加最为明显,及时手术干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可有效阻止相关继发性损伤,减少膝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伤。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少,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HOUTEAUJ,TESTAR,VISTE A,etal.Knee rotatinal laxity and proprioceptive function 2 years after partial ACL reconstruction[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2,20(4):762-766.

[2] GOKELER A,BENJAMINSE A,HEWETT T E,etal.Propriceptive deficits after ACL injury: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J].Br J Sports Med,2012,46(3):180-192.

[3]SMITH C K,HOWELL S M,HULL M L.Anterior laxity,slippage,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tibialis allograf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Am J Sports Med,2011,39(1):78-88.

[4]李从中. 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 ,2018,19( 3) : 346- 349. DOI: 10. 11713 /j.issn.1009-4822.2018.03.013.

[5]KATO Y,INGHAM S J,MAEYAMA A,etal.Biomechanics of the humantriple-bundl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Arthroscopy,2012,28(2):247-254.

[6]DARE D,RODEO S.Mechanisms of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after ACL injury[J].Curr Rheumatol Rep,2014,16(10):448-452.

[7] FRIELN A,CHU C R.The role of ACL inju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trau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J].Clin Sports Med,2013,32(1):1-12.

[8] Brittberg M, Winalski CS. Evaluation of cartilage injuries and repair. J Bone Joint Surg Am,2003, 85- A (Suppl 2): 58-69.

[9] 时会娟,黄红拾,于媛媛,等. 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步态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 ( 10 ) : 858-864. DOI: 10.3969/j.issn.1000-6710.2017.10.004.

[10] Bates NA,Nesbitt RJ,Shearn JT,et al. Relative strain in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during simulated jump landing and sidestep cutting tasks: implications for injury risk [J]. Am J Sports Med,2015,43 ( 9 ) : 2259-2269.

[11]刘丽娟,敖丽娟.前交叉韧带重建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 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8):789-792.

[12] 周建林, 方洪松, 彭昊, 等. 自体、异体骨软骨移植及组织工程材料修复的关节软骨损伤[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4): 5530-5535.

[13]刘玉刚,初同伟.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614-616.

[14]CHAN C X,WONG K L,TOH S J,etal.Chinese ethnicity is associate with concomitant cartilage injuries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J].The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8,6(1):1-7.

作者简介:黄福均(1990-),男,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人,潍坊医学院2018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运动医学专业,研究方向:运动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