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优质护理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评价

涂勋梅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卫生院 401329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深入研究2018-2019年份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单纯药物治疗欠佳,因此将患者入组分析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为了分析优质护理模式效果,将不同护理模式分别应用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进行详细对比,对比两组心理状况与血压等差异,通过不同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优质护理的作用。结果:两组护理前血压均升高,且程度接近,不做对比(P0.05)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更低(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对比可忽略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后,与常规护理相比血压稳定,且可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需确保血压稳定,若血压波动异常,极易增加并发症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因患者疾病认知度偏低,临床较为重视护理效果,优质护理干预可从不同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对平稳血压具有较大促进作用[1]。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属于首次血压升高,极易导致心理问题,因此需通过优质护理干预提升治疗依从性,降低血压及不良情绪,本文主要探究该护理模式作用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统计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因是首次血压持续升高,由于单纯药物治疗欠佳,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同时把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不做特殊护理,按照常规流程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较为接近,男26例,女24例,例数差值为2例,性别比例较为接近,总体男性患者略高;年龄区间为69-88岁,<75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范围在(78.52±5.34)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较为接近,男27例,女23例,例数差值为4例,性别比例较为接近,总体男性患者略高;年龄区间为67-86岁,<75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较为接近,平均年龄范围在(76.34±4.61)岁。由于患者一般资料较接近,不作比较(P0.05)。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特殊护理,在治疗期间定时测量血压与心率,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服用时间与剂量指导,症状及病因讲解等;观察组让患者明白药物作用及服用时间,定时监测血压,同时采取优质护理;①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如疾病症状、发病因素及药物服用等,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宣教,让患者明白该疾病的治疗应以控制血压为主。指导患者出现意外情况的具体应对方法,以此减少并发症。②心理护理:因高血压疾病症状明显,且无法治愈,患者需终生服药,较多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为此,护理人员主要任务是与患者沟通,是否有心理问题,并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同时由患者文化程度选择疏导措施,确保护理人员通过不同语言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以此使患者正视高血压无法治愈的事实,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③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做好长期服药准备,向患者讲解联合用药的重要性,同时排除患者服药期间急切心理。④运动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增加机体含氧量。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计划,注重患者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及高强度运动。

    1.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血压情况;②分析两组负性情绪。评估标准为: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分为无焦虑、轻度、中度、重度等级,最高分记录为76分,分数大表明负性情绪越高[2]

    1. 统计学方法

由SPSS23.0完成重要信息计算,血压及负性情绪以(5fa3647ce0945_html_57c4cfad4203bccd.gif ±s)表示,数据对比意义重大,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血压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可忽略(P0.05);护理后,对照组虽降低,但高于标准值,观察组血压降低到平稳状态(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比较(5fa3647ce0945_html_57c4cfad4203bccd.gif ±s)

组别

人数

收缩

压(mmHg)


舒张

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157.39±2.58

138.52±2.34


113.57±2.81

91.57±2.24

观察组

50

157.63±2.62

129.52±2.28


113.53±2.84

84.70±2.27

t


0.462

19.479


0.071

15.232

P


0.645

0.000


0.944

0.000

2.2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

两组护理前均有焦虑、抑郁情绪,且程度接近,不做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逐年降低,从心里可正视评价该疾病,且遵医治疗程度较高,心理与观察组相比更健康(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5fa3647ce0945_html_57c4cfad4203bccd.gif ±s,分)

组别

人数

SAS



S

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49.57±1.92

40.96±1.31


50.44±1.78

40.85±1.70

观察组

50

49.63±1.94

35.69±1.29


50.63±1.80

33.96±1.73

t


0.155

20.269


0.531

20.087

P


0.877

0.000


0.597

0.000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常发于老年人群,在治疗初期阶段需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可避免并发症,在治疗期间主要以控制血压为主,通过服用药物稳定血压。但是,因老年患者机体素质差,部分患者单纯用药很难起到最佳治疗效果,易引发各种症状。因此,需采用有效护理干预,优质护理能够从不同方面,如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运动护理等实施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合理控制血压[3-4]

优质护理可通过护理内容凸显出护理人员自身价值,提升护理质量。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可使患者从心里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会采用多种宣教形式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知识,使患者更好把握自己病情,同时护理人员对护理模式的选择更具针对性[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后,血压有明显降低,且处于平稳状态,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表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通过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疾病认知度,主要是因,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护理,通过心理服务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因机体免疫力处于下降状态,单纯通过药物治疗对原发性患者而言效果欠佳。通过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遵医嘱治疗自主性高,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贾钧, 王晨宇. 抗阻训练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 42(04):348-353.

[2]邵伟华, 苑晓烨, 王素星,等. 维生素D对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9, 018(010):977-980,996.

[3]魏丽梅, 李巧平, 刘园园. 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合并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应用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1):127-129.

[4]喻俊颜, 何光亮.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研究[J]. 四川医学, 2018, 039(006):693-694.

[5]李娜, 谯朗, 马蓉, et al. 自动功能成像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纵向收缩功能中的价值[J]. 西部医学, 2019, 031(004):5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