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徐昀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发生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被人越来越受人所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针对性较强,而不能将该教育应用到所有小学生身上,使很多小学生很难得到心理干预,无法得到心理教育。而如果引入积极心理学之后,便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能疏导小学生心理。由于积极心理学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因此,就必须加强研究工作,那么便能解决当前心理教育因过于局限而引起的教学问题,以提高小学生心理教育效率与质量,促进校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健康教育


引言: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概念,顾名思义,积极心理学就是用积极的心理指导方法,来引导人们用更积极心态来面对生活,解决人们工作与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增强人们的心理满足感,重塑人们的性格,激发人们的身体健康,改善心理境遇,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尽管,积极心理学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积极心理学所起到的作用已然受到人们所关注,而在未来积极心理学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特别就是当前学术界对积极心理学研究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则更是如此。

一、积极心理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增加患者积极体验,培养正确的情感观

目前,很多教师并不是很重视与学生展开心理交流,更多的就是灌输知识。因此,这种教育手段长期实施,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心理得不到重视,同时更得不到关爱[2]。由此,就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出现,这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会带来比较大影响。如果幼儿长时间都得不到关爱,那么就会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之中,无法得到排遣,又因为学习压力大,导致很多小学生陷入到负面心理状态当中,影响了小学生心理,而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干预,则能减少及防止小学生出现抑郁情绪,增强其的心理抗压能力,消除其情绪垃圾,远离负面情绪[1]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心理干预,重视学生学习与创新意识,使他们能更好的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更好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对小学生而言都能带来很大帮助的,并且对学生学习都能带来不小的帮助,这便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干预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所以,我们强调以积极的体验作为支撑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知欲,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2.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性格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心态,那么其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会用哪种眼光去看待自己,其的心理、精神、行为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同时当事人的生活状态也因此会发生改变,其的工作同样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

由于当前小学生尚处于特殊发育阶段,其的心智在一定程度上远不及成年人,同时其的性格也未成形,再者,其比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所影响,并且很容易就会出现消极情绪,而如果受到正面影响则就会出现积极情绪。

如果这两种同时出现,且长时间影响小学生,那么就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双重人格,对学生心态就会带来较大打击,同时更会对他们的一生带来影响,而这样的情况则早已屡见不鲜。如果采用积极心理学来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必将能带来极大帮助,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变得更加开朗,变得更加活泼、文明。因此,加强积极心理干预对学生人格、心理及行为都能带来正面影响,也能起到很大帮助。

二、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内容

1.培养良好的心态

任何事情都有其的对立面,任何事情都有矛盾。这是客观事实所无法改变的,更是世界发展之常见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当然,这也取决于人们到底是怎么来看待的,怎么去做分析的。如果没有运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那么就很难正确的认知事物,从而也就很难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很难解决眼前困难,最终就是使很多问题变得复杂化。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因为眼光分析不到位,或者是因为心理素质差等,而使得他们感到很困惑,这是因为学生无法用正确眼光来看待问题。很多学生们如果碰到挫折、困难就会逃避,就会选择畏惧退缩,紧张不安,而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去面对这些问题,并及时的来解决这些问题与当前困难,增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消除不利影响,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紧张有序的来学习功课。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性做好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使学生能客观公正的来看待问题,能正确的认识到事物发展规律与本质,能够独立的自主的找出事情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做好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解决当前心理问题。

2.个人情绪教育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情绪,这是受外在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我们所说的情绪教育,其实就是训练与调节情绪的方法,旨在通过一定干预措施,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的情绪变得稳定、正常。人的情绪是否良好,那么直接解决其的生活状态,对其的日常生活与行为均会带来很多影响,同时也会对其的思想带来影响。如果想要更有效开展情绪教育,那么就必须加强学生情绪调节,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使各项干预工作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防止因不良情绪出现而影响到学习及生活、未来。当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学会了心理调节方法,那么在日后当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也能通过自主调节来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出现,从而更有利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3.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来校就读,目的就是为了增长知识与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日后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学生长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没有学会调理自己的心理,那么就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压力。如果 不及时调节就会影响情绪低落,感受到很大压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辅导工作,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减轻这些不利因素出现,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能真正解决当前学习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一)应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由于很多学校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就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学校应当多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看展这项工作,解决眼前所存在的困扰,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来调整自己心态,树立起争取的思想价值观,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二)应借助学科方式渗透

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很多教师便开始逐渐的加强了学习强度,而当学习强度太强的时候,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吃不消,甚至是无法更好的来应对,更好的来面对学习。由此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很难将自己的积极发挥出来,产生出消极倦怠心理,对学生学习带来极大影响。教师必须改变这一策略,改变这一思想,应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勇于发现问题,积极的去探索,例如:开设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如:秋游、主题班会等,这都能释放学生压力,培养学生集体精神。

(三)应设立班级信箱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个人生活都是比较关注,很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一般是不会向任何人透露的。如果想要倾听学生心理,那么就应该设立班级信箱。每位学生都可以写信方式来向班主任倾诉,班主任在了解学生问题之后,则可以主动约谈学生,对其进行必要性的心理干预,解决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学生心理困惑。

结论:

积极心理学所指的就是,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来加强对当事人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获得良好、愉悦心理感受,使其获得心灵释放,接触人的精神上的枷锁,卸下心理负担,能够直面明天,笑对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种烦忧。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可见,人处于积极良好的心理体验的时候,那么便能够产生出良好的精神情绪,同时还能够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及培养其良好的快乐的心境,这对当事人而言将带更好的积极暗示。因此,加强心理干预才能解决学生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连魁.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导报, 2013(18).

[2]印建霞.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