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临床药师参与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赵燕菊 施娟 通讯作者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时段内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均采取抗凝治疗,且施行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监护,汇总患者血栓再通率、凝血指标。结果:经对症治疗,可知50例患者血栓再通率为98.00%,且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深静脉血栓患者,于抗凝治疗期间采取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监护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栓再通率,还可改善凝血指标,可推广。

【关键词】临床药师;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药学监护

深静脉血栓为深静脉置管患者常见性、病症并发症,若表现为血栓形成,应及时采取抗凝治疗。但在此过程中,由于50%患者存在治疗不及时或不到位等现象,往往会面临肺栓塞。现代医疗模式下,该病多采取口服抗凝药治疗,且呈现起效快、效果稳定、价格低廉等优势,如华法林,但却对治疗时间窗、给药剂量等因素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也明确临床药学监护的意义[1]。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时段内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时段内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男性患者共29例、女性患者共21例;年龄高值为86岁,低值为16岁,中间值为(54.15±6.32)岁。剔除原则:胃肠道出血者、颅内出血者或血尿者。

    1. 方法

患者均采取华法林口服给药,初始日剂量为2.5mg,且施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日剂量为6000IU,1日1次;以3d为间隔,对患者INR指标予以测定,若处于2.0-3.0范围内暂停给药低分子肝素,且施行华法林口服给药,将INR维持在2.0-3.0范围内,随后由INR值对华法林给药剂量予以调整,次增减量应控制在0.5mg/d[2-3]

    1. 观察指标

①汇总患者血栓再通率。②汇总患者凝血指标。涉及PLT(血小板)、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1. 结果

2.1 血栓再通率

5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经对症治疗可知血栓再通率为98.00%(49/50)。

2.2 凝血指标

5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PLT指标为(154.68±30.4)×109/L,APTT指标为(24.13±2.95)s,PT指标为(16.27±2.00)s,INR指标为(2.36±0.69)。

  1. 讨论

3.1 影响华法林作用效果的原因

(1)药物。华法林可和诸多药物间予以相互作用,不仅可影响华法林钠吸收、肝脏循环,还可抑制药物代谢,提高维生素K拮抗效果。例如部分患者服用血栓通片、丹参滴丸和新生化片等药物,由于含有三七、丹参和当归等成分,会对机体INR值造成影响,引起药物剂量调控障碍[4]

(2)食物。华法林长期用药期间,会提高机体对食物内维生素K成分敏感度。即在饮食期间,应减少该类成分的摄入,如猪肝、绿茶和菠菜、花椰菜等[5]

3.2 临床药师参与下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1)确定抗凝强度。抗凝药给药前,应精准把控患者血栓危险因素、出血危险程度,随后对获益及风险程度予以鉴别,寻求二者平衡点。依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标准,长期华法林口服给药期间,应将患者INR值维持在2.0-3.0左右,且还应每日测定指标变化,若表现为血栓严重可在抗凝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待INR值达到预期效果时停用[6-7]

(2)预防血栓复发、出血。报道显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存在相关性,且50-90%肺栓塞患者均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演变而来。即在患者抗凝期间,施行有效的药学监护方案,可显著降低出血事件,预防血栓复发[8]

(3)患者教育。①调整最佳药物剂量及方法。临床用药期间,可采取小剂量调整方式,即0.5mg/d,以免造成INR值波动。同时,目前市场条件下华法林为2种规格,应及时依据药物规格的不同对患者服药剂量予以调整,以免服药过量或不足等状况,且用药时间集中在晚间8点。②及时和患者交流。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是否成功,和院内沟通交流情况密切相关,即依据患者躯体状况和用药情况,药师应及时把控患者各项因素,且联合药学INR值测定,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③增强患者自护能力。华法林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多为凝血时间延长,引起出血现象,但若药效不到位会面临血栓复发倾向。即在临床药学监护期间,应指导患者做好躯体保护,例如使用软毛牙刷、预防锐器损伤;禁止开展剧烈运动,若面临头部、其他部位外伤现象,应立即到院救治预防内出血。④应依据患者认知程度,详细阐明疾病和药物间的相关性,如甲亢、肝炎或发热等病症可提高抗凝作用;甲减、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会降低抗凝作用

[9-10]

本研究可知,50例患者血栓再通有效共49例,占比98.00%,且经对症治疗和药学监护等操作,凝血指标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在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以临床药师参与为导向的药学监护,既可增强血栓再痛效果,还可逐步帮助机体恢复原有凝血指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艾美玲,李琴,周琰. 地屈孕酮与氨甲环酸联用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药学监护[J]. 中南药学,2019,17(11):1978-1980.

[2]高丹丹. 临床药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J]. 双足与保健,2019,28(07):74-75.

[3]许婉婷,王宝彦,方芸. 临床药师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4):95-99.

[4]黄丽云,闫佳佳. 临床药师对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与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J]. 中南药学,2018,16(12):1774-1777.

[5]艾力江·阿木提,曾巧英,依再提古丽·司马义,马红. 临床药师对小细胞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1):1578-1581.

[6]陈雯,王丽霞,张辰浩. 1例中西药联合治疗胰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10):84-86.

[7]倪晓珺,郑萍.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方案调整分析[J]. 中国药师,2017,20(06):1052-1054.

[8]杨名宇,尹桃,张馨引,李湘平. 临床药师对子宫内膜癌化疗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J]. 中南药学,2017,15(05):685-688.

[9]钱春艳,宋惠珠,蔡小军. 肺腺癌合并左肺阻塞性肺炎及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药学监护[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06):349-352.

[10]钱春艳,蔡小军,宋惠珠,陆守荣. 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甲地孕酮致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05):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