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3

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分析

李文燕

黑河市爱辉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8月检验科的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各82份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在尿液标本及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及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82份尿液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9.76%(8/82),在82份粪便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10.97%(9/82),其中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污染、标本量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容器错误、送检不及时、标识错误等因素。结论 在临床粪、尿标本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临床中应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指导,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检测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尿液标本;粪便标本;不合格;影响因素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leading to unqualified urine and feces samples in routine examin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unqualified urine and feces samples in clinical routine examin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August 2020, 82 urine specimens and 82 feces specimen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laboratory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qualified urine specimens and feces specimens were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82 urine specimens, the incidence of disqualification was 9.76%(8/82), and 10.97%(9/82) among the 82 feces specimen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qualification included contamination of specimens, specimen quantity could not meet the test demand, container error, untimely inspection, and labeling error.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nqualified specimen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feces and urine specimen dete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patients should be guided before specimen collection, medical staff should be trained accordingly, so as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quality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unqualified specimens.

Key words: urine specimen;Stool specimens;Unqualified;Factors affecting the


引言

粪、尿常规检验属于临床检测中较为常见及主要的检测方式之一,其检验结果的公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诊断结果的公允情况。因此,最大限度保证尿、粪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相关检验工作的重点[1]。相关临床实验指出,标本采集失误与样本处理不正确等因素,对于检查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检查人员工作失误,送检不及时等因素,也是导致检查结果失真的重要原因。为探析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本文选择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各82份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8月检验科的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各82份进行临床观察,尿液标本82份中门诊患者32例,住院患者50例;粪便标本82份中门诊患者30例,住院患者52例。其中,尿液标本82份中不合格标本发生率9.76%(8/82),在粪便标本82份中不合格发生率10.97%(9/82)。本次观察均在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开展,本次观察均在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

1.2方法

在临床粪、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粪便及尿液送检标本相关要求作为参考[2],针对临床送检的粪、尿标本检验单中的患者临床资料、标本外观、形状、标本量是否满足检测指标的需求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从标本采集至标本送检的时间是否超过,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确定标本是否合格,并针对粪、尿标本的不合格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及统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在尿液标本、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及其影响因素。

2.结果

尿液标本82份中不合格标本发生率9.76%(8/82),在粪便标本82份中不合格发生率10.97%(9/82),具体影响因素见表1。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标本类别

量不足

标本

污染

标本

识错

容器

不当

超时

送检

不合

格率

尿液标本(82)

1(1.22)

3(3.66)

1(1.22)

1(1.22)

2(2.44)

8(9.76)

粪便标本(82)

2(2.44)

3(3.66)

1(1.22)

1(1.22)

2(2.44)

9(10.97)

3.讨论

在临床粪尿检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粪尿标本不合格现象出现,粪尿标本不合格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无法及时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检出,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不利于患者预后。

临床粪尿标本检验过程中标本不合

格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被污染、标本的标识书写错误、容器存储错误及送检超时等因素[3],主要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标本量不足的原因: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未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及讲解,患者对于检测指标所需的标本量不了解,导致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量较少,无法满足检验指标所需的量。因此,在采集标本前未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宣教及指导,针对这种现象应加强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对于检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力度,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采集标本的重视程度及认知程度。规定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采集标本之前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在检验当天采集粪尿标本的注意事项,注意休息及饮食,避免药物的摄入,结合患者需要检验的指标确定标本的采集量后指导患者如何在采集过程中正确采集粪尿标本,并保证粪尿标本的采集量符合临床检验标本。

②标本污染的原因:出现标本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在采集标本之前护理人员未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或经期血液混入标本中导致标本被污染的现象出现,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在采集标本中及时清洗阴道后再采集或者叮嘱患者在月经结束后再实施相应的检测。

③标本标识错误、容器错误及超时送检等发生原因:在粪尿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容器错误、标识错误及超时送检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接受相关检验方面知识的严格培训,对于标本采集认知不足,在收集患者标本时未及时认真地核对信息,相应的查对制度未实施,在工作过程中将标签贴错,放错容器及未将患者的信息粘贴上去等,在标本采集后未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送检等导致标本不合格现象的出现。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检验科应制定严格的采集标本、送检标本及检验标本的具体流程、查对制度及时间规定等,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制度,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标本采集及送检的重视程度,强化临床护理人员的检验基础知识及责任心,由科室内2名或2名以上护理人员对标本的信息等进行查对、交接,及时发现标本采集及送检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现象并进行相应的解决。针对标本检验标识及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规范书写,保证标本申请检验单与实际的检验单信息完全相符,规定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后2 h内送检,及时核对标本容量是否满足检验需求,提高临床粪尿常见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粪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由于标本量不足、标本标识错误、标本送检超时、标本污染、容器错误等因素导致标本不合格现象的出现,因此临床中应针对这类现象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提高临床粪尿常规检验的质量及合格率。

参考文献

[1]邵雨竹.临床尿常规检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139-140.

[2]王秀莲.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139-140.

[3]刘艳芳.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3):50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