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拔牙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3

小儿拔牙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彭文兵

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拔牙的作用。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拔牙患儿共计322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患儿划分成对照组(161例)和研究组(161例)。对照组患儿在拔牙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拔牙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归纳总结两组患儿拔牙临床表现、拔牙合作度、拔牙畏惧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牙临床表现、拔牙合作度、拔牙畏惧程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儿在拔牙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儿拔牙临床表现,降低患儿拔牙畏惧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小儿拔牙;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拔牙在口腔科非常多见,是一种会造成治疗者产生强烈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的手术[1]。儿童罹患牙科疾病情况比较多见,随着饮食逐渐精细,造成儿童换牙期出现乳牙滞留以致拔牙,但大多数儿童对拔牙都非常恐惧,因为拔牙会产生强烈痛感,加之儿童年纪小,对拔牙知识认知度不高,所以拔牙配合度较低,甚至有些儿童会抵抗拔牙,在拔牙时哭闹不止,对拔牙过程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小儿拔牙时为其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儿拔牙配合度,保证拔牙顺利进行[2]。本文主要研究心理护理在小儿拔牙过程中的护理价值,详细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拔牙治疗的患儿共计322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患儿划分成两个组别,各组均为161例。对照组中,男性83例,女性78例,年龄最小者6岁,年龄最大者11岁,平均年龄为(8.85±1.22)岁。研究组中,男性85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者7岁,年龄最大者12岁,平均年龄为(7.74±2.11)岁。经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没有明显差距,能够相互比较,即P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使用心理护理,具体方式为:第一,环境护理,确保科室干净卫生,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当。注重科室内色彩搭配和设施配置,为患儿打造温馨舒适环境,以此缓解患儿紧张、畏惧心理,让患儿在温暖、和平的色调氛围内放松心情。护理人员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并适当为患儿进行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获取患儿信任,促进诊疗配合度。第二,拔牙前护理,拔牙前由护理人员带患儿进入治疗室,通过温柔的语气和患儿交谈,利用简单的询问加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同时向患儿讲解拔牙的设备和器械相关知识,缓解患儿陌生感,并适当减少其畏惧心理。进一步为患儿讲解治疗过程,让患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将拔牙时会出现的疼痛感向其讲明,鼓励患儿勇敢面对疼痛,告知患儿对操作进行配合。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家属为患儿进行全程陪伴,不得呵斥患儿,要用积极的态度给患儿带来温暖和鼓励。第三,拔牙时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拔牙时,对患儿情绪进行严密观察,同时通过转移关注力的方式,减少患儿恐惧程度,并指导患儿采用正确的姿势配合治疗,鼓励患儿坚持治疗直至治疗完成。若患儿配合度较低,护理人员则向其讲明一次性治疗的重要性,告诉患儿再次治疗的危害性,鼓励患儿坚持忍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操作结束治疗。第四,拔牙后护理,拔牙结束后,应着重建立患儿自信心,向患儿讲明会有新牙生长,拔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儿对拔牙过程的未知恐惧心理。利用护理人员自身的乐观情绪感染患儿,消除患儿之前的恐惧心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拔牙合作度、拔牙临床表现、拔牙畏惧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拔牙合作度包括完全合作,不完全合作,不合作三方面,合作度为完全合作度与不完全合作度之和。完全合作指的是患儿拔牙时表现安静,无哭闹情况;不完全合作指的是患儿拔牙时有紧张、躁动等表现;完全不合作指的是患儿拔牙时出现哭闹不止情况,无法继续治疗。拔牙临床表现包括开口程度、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总分四方面,按照患儿表现进行评分,总分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表现越差。畏惧程度包括无畏惧、轻微畏惧、中度畏惧、重度畏惧四方面,以无畏惧情况发生率为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为相关数据实施统计学计算,计量数据(拔牙临床表现)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拔牙畏惧程度、拔牙合作程度)行卡方验证,以n(%)形式展现,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有意义,存在统计价值。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拔牙临床表现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拔牙临床表现更优异,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价值,即P值小于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儿拔牙临床表现的比较(5fa36765c09d2_html_140f2da5456fbdc7.gif±s

组别

例数

开口程度

身体姿势

面部表情

总分

对照组

161

3.97±0.88

3.22±1.15

4.22±0.51

11.95±1.65

研究组

161

2.55±0.48

1.29±0.24

2.13±0.23

5.92±1.22

t


8.0135

9.2934

21.1324

16.622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儿拔牙合作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拔牙合作度更高,两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价值,即P值小于0.05,如表2所示。

2 两组患儿拔牙合作度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完全合作

不完全合作

不合作

合作度

对照组

161

99(61.49)

32(19.88)

30(18.63)

131(81.37)

研究组

161

147(91.30)

8(4.97)

6(3.73)

155(96.27)





4.0112

P





0.0256

2.3两组患儿拔牙畏惧程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拔牙无畏惧程度更高,两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价值,即P值小于0.05,如表3所示。

3 两组患儿拔牙畏惧程度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无畏惧

轻微畏惧

中度畏惧

重度畏惧

对照组

161

22(13.66)

85(52.80)

33(20.50)

21(13.04)

研究组

161

105(65.22)

53(32.92)

2(1.24)

1(0.62)


18.7624

4.0642

4.0122

4.2613

P


0.0036

0.0283

0.0350

0.0372

3 讨论

拔牙是口腔科常见治疗手段,因为拔牙过程会造成无征兆的痛感,加之拔牙使用的工具比较特殊,会导致患者因为陌生而产生恐惧情绪,从而抵抗拔牙。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拔牙是一件比较恐怖的事情,因为患儿自制力较差,加之恐惧心理强烈,因此在拔牙过程中会表现出极度不配合的情况,严重影响拔牙操作的实施。如果在患儿抵抗拔牙的过程中强行操作,会为小儿心理留下阴影,不利于小儿健康成长,且治疗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小儿拔牙过程中,为其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3]。临床护理当中,心理护理和技术护理同等重要,不但可以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还可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儿童拔牙时的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会对拔牙进程造成影响,拔牙合作度较低,容易产生意外损伤、事故。为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结合患儿心理特征,通过心理诱导让患儿可以坚持完成治疗。在心理护理干预下,患儿可以了解拔牙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一次性拔牙成功的重要性,可以促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在心理护理干预下,患儿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从而配合拔牙[4]

综上所述,为患儿在拔牙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儿拔牙配合度,缓解患儿畏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兴佳. 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拔牙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7):266-267.

[2]胡小燕. 儿童患者拔牙的心理指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9):75+80.

[3]刘春红. 心理护理指导在口腔拔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2):142-144.

[4]师翠平. 学龄期儿童拔牙恐惧心理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797-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