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 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 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李璟

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普外科 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目的:评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针对80例本医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是抽取时间,以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行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腹疼痛、痞满纳差、嗳气口苦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恶心、皮疹、肝功异常、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7.50%)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其治疗安全性水平较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西医;安全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本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与其他慢性胃炎相似,表现为胃脘疼痛、上腹满胀、食欲减退等[1]。本研究就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实验资料,80例,分组法为抽签法,分别是实验组(n=40)与参照组(n=40)。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女男比是23比17。年龄上限72岁,年龄下限31岁,年龄均值是(51.46±13.08)岁。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最长17年,病程最短8个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时间均值是(8.27±2.14)年。参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女男比是25比15。年龄上限73岁,年龄下限31岁,年龄均值是(51.50±13.13)岁。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最长17年,病程最短10个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时间均值是(8.31±2.18)年。对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年龄、性别、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时间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

1.2方法

参照组予行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批号:国药准字H53021880;药品规格:500mg;用药方式:每日口服3次,每次500mg)、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药物批号:国药准字H10980035;药品规格:3mg;用药方式:每日口服1次,每次30mg)[2]。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之上行中医治疗,方剂:党参15g;白芍、丹参、麦冬、当归、沙参、生黄芪、枳壳、柴胡10g、蒲公英、砂仁、薏苡仁、白花蛇草、甘草各10g;三棱、莪术各9g[3]。上述药物煎煮取汁,早晚温服半剂。全部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治疗前后上腹疼痛、痞满纳差、嗳气口苦症状积分,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成例数n(%)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包含: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恶心、皮疹、肝功异常、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上腹疼痛、痞满纳差、嗳气口苦症状积分比较

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数据(见表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腹疼痛、痞满纳差、嗳气口苦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上腹疼痛、痞满纳差、嗳气口苦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n)

上腹疼痛

痞满纳差

嗳气口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2.55±0.79

0.43±0.10

2.20±0.75

0.30±0.07

2.14±0.75

0.20±0.04

参照组

40

2.62±0.84

0.97±0.38

2.17±0.72

0.91±0.34

2.18±0.82

0.63±0.20

t


0.3839

8.6916

0.1824

11.1138

0.2276

13.3337

P


0.7020

0.0000

0.8556

0.0000

0.8205

0.0000


2.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恶心、皮疹、肝功异常、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恶心、皮疹、肝功异常、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7.50%)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恶心、皮疹、肝功异常、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恶心

皮疹

肝功异常

头晕

总不良反应

实验组

40

1(2.50)

1(2.50)

0(0.00)

2(5.00)

4(10.00)

参照组

40

0(0.00)

2(5.00)

1(2.50)

0(0.00)

3(7.50)

X2






0.1565

P






0.6923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由于患者胃粘膜发生萎缩,细胞数量降低,患者胃粘膜变薄,因此被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4]。临床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食欲下降、反酸、嗳气等症状,其致病诱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系统功能、胆汁反流、体质及遗传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上腹疼痛、痞满纳差、嗳气口苦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恶心、皮疹、肝功异常、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致性。在常规西医抗菌、质子泵抑制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患者中药汤剂治疗,可起到健脾强胃、保护胃黏膜、提升胃粘膜屏障的重要效果,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5]。同时,中药口服治疗安全性水平相对较高,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较高[6]

综合以上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侯瑜超,刘璐憨,陈晓桐, 等.基于环状RNA研究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细胞凋亡机制的思考[J].针刺研究,2020,45(8):676-681.

[2]谢伟昌,刘磊,姜小艳, 等.基于内质网IRE1-JNK通路探讨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1):2298-2301.

[3]聂玉环,袁秀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4):72-74.

[4]杨英姿,安静,彭继升, 等.基于关联规则探讨杨晋翔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8):1400-1403.

[5]张佑蕊,安彦军.珍珠舌草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微血管密度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795-796.

[6]陈泽慧,安静,魏玥, 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医案数据挖掘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6):1029-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