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感染防控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感染防控与护理体会

卢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经验,为以后类似疫情开展护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笔者作为本院发热病房第一批医护人员,通过回顾性分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亲身经历,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支持治疗和积极护理,确诊患者大部分症状好转,出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结论:针对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严格的防控相关培训、消毒隔离措施和职业防护、积极全面的护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护理;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1月20日,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目前认为,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与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经手等感染口、鼻和眼部黏膜[1],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通过在医院工作期间的亲身经历, 笔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以期为以后在类似疫情面前开展护理防控行为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1.20至2020.2.13日期间的14例确诊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在31-72岁之间,入院前或入院后发热有10例,全身乏力、干咳8例,胸闷气促5例。经抗病毒、抗感染、保护和修复气道、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2例死亡,5例经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康复出院,且无医务人员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1.2方法

1.2.1严格的防控相关培训 全体医务人员需进行COVID-19理论知识及防控专业知识、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确保人人熟悉掌握,特别是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流程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准备贴身分体长袖衣工作服、一次性连体无渗性防护服、隔离衣、至少2层以上橡胶手套、鞋套/靴套、一次性圆帽、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一层一层装备按照流程穿上,为加强个人防护,进出病房时必须至少2人同行,以便相互监督、提醒和协助。由于已接触过污染区域,脱比穿更为关键,主要遵循由外向内、由污染到清洁、逐层分区脱卸的原则,要先脱去最“脏”的外层,脱去过程务必要防止污染内侧,避免污染物播散,脱去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注意手消毒。

1.2.2病室环境及物品管理 隔离病房分区:严格按照防控传染病要求,采用轻质材料隔断将原感染科病房改造为隔离病房。划分出“三区两带两线”,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上班时先到清洁区更换衣物、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后,经过潜在污染区(缓冲间),方可进入污染区(隔离病房);回到清洁区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在不同的缓冲间脱去相应的防护装备。每个缓冲间内均张贴PPE穿脱流程,使出入人员一目了然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病房环境消毒:隔离病房内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净化消毒机持续进行空气消毒。房间内的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彻底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诊疗器械等消毒:用于患者的体温计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听诊器等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使用后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分泌物、排泄物消毒:被患者的体液污染后都要进行消毒去污处理,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使用含过氧乙酸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并再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消毒,最后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病房终末消毒:病人痊愈出院,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病房先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至少1小时,再选择3%过氧化氢或5000mg/L过氧乙酸或500mg/L二氧化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按20-30ml/m3喷洒消毒,作用2小时。消毒时关闭门窗,并严格按照使用浓度、使用剂量、消毒作用时间及操作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

1.2.3积极全面的整体护理

1.2.3.1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呼吸。发热患者根据医嘱,给予退热处理,及时复测体温效果观察,根据患者体温波动情况,判断患者的出汗量,及时向医生汇报。在患者咳嗽、胸痛、胸闷、气急时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来判断氧合功能,吸氧患者尽量半卧位,利于调节呼吸。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根据医嘱调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和吸氧浓度等参数。对于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在使用止吐、止泻药物的同时及时帮助患者服用口服补液盐及钾剂,避免电解质紊乱,还要注意精神、肌力情况,判断有无低钾的发生。对于食欲不振患者,可协助患者服用调制口服营养素补充营养。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

1.2.3.2精益求精的基础护理 由于COVID-19患者往往存在发热、虚弱乏力等,部分患者相应药物治疗后出现呕吐腹泻症状,需要护士完成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需协助患者完成进食和如厕,做好肛周皮肤护理,及时清洁患者皮肤及床单位,并指导卫生员及时消毒、清扫病室,保持良好的环境。危重的COVID-19患者往往使用无创呼吸机等辅助通气,下床活动不便,需要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1.2.3.3无缝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也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从而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及次生伤害[2]。每次医护查房时都热情、亲切地问候患者。经常询问患者所需,尽量满足患者的正当需要,给予患者足够耐心和爱心。

1.2.3.4全面的饮食及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抵抗疾病。部分患者食欲下降或进食不足时,可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适当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在治疗的同时,要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培养勤洗手的习惯,并教会患者正确的6步洗手法,做好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等,以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治愈出院的患者应去指定的隔离观察点继续隔离观察14天。

3小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此次防控任务艰巨,截至目前,虽尚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治疗药物,也未发现明确疗效的预防性药物[3],但通过严格的防控相关培训,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可以有效的控制医务人员感染。同时,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全面的整体护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EB/OL].天津中医药.20200304.1638.006

[2]陈美英,张仁川.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1960-1961

[3]陈永,杨泽民,陈吉生,李雄,沈勇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及研究进展.今日药学.20200226.075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