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干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干预对策

郑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患者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针对出现的焦虑恐惧心理,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给予正面引导。结果:针对伴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辅以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疏导了心理压力。结论:通过对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恐惧心理问题,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焦虑恐惧;干预对策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人传人的特性[1],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会面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其中常见的是患者被隔离治疗期间出现的焦虑与恐惧心理,继而显现被动接受治疗的行为,抱着一切”听天由命”的心态,这对于调动积极情绪,提升自我免疫防护,缩短病期实为不利。部分患者受大众传媒、群体认知、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局限性,认为没有生存的希望,失去治疗信心,出现不配合甚至拒绝医疗干预的行为,这对挽救患者生命非常不利。一线医护人员应及早发现并给予干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一线医护人员经验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出现的焦虑与恐惧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部分患者可能会中出现急性焦虑发作,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具备这种发作的所有客观条件在疫情中都存在。一线医护人员在接诊时需要及时识别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迅速控制。否则,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焦虑发作导致的行为紧张,可以严重干扰我们的医疗行为和疫情的有效管控。可能严重影响病区医疗秩序,干扰医疗环境。③如果没有早期识别出患者急性焦虑发作的性质,由于其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综合征会引导医护人员采取错误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有可能导致医源性不良反应。

1.2方法

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现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早期干预并扭转患者的心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有效性。

1.2.1 成立干预小组

首先通过科室自行编制的患者心理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知识需求,其次由护士长根据调查表情况制订整体宣教内容计划,专职医师负责病情诊断及疑难病例讨论、协助审查健康教育内容确保医疗知识的科学性; 最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施以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实施过程中,由护士长负责制订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小组会议,不断完善干预对策内容。

1.2.2干预对策

①需不断加强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时,要结合患者病情,正性提醒和告知病情光明的未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可消除患者一部分失望心理。这种方法临床效果较明显,但一定注意不要刻意去纠正患者的失望心理,可以告诉患者类似病情的演变,多数患者的结果是乐观的,自己的失望也许是暂时的,与病魔战斗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都在努力。如果刻意去纠正会引起患者的反感甚至加重失望心理,更甚者会发展到绝望。②注意失望心理的演变进程,随时观察,一旦出现绝望心理、自责悲观厌世甚至轻生时,应高度警惕,及时更改干预方案,切不可马虎大意。③加强人员交往,强化认知改变,降低期望的目标值,给予正念治疗及举办丰富多彩的康复形式。④建议医护人员在病程记录的末端加注失望心理的消长趋势,便于下次查房时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案和力度。⑤在医疗条件和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善这类患者入住病房的多媒体条件( 电视、音乐等) ,适当增加其与医护人 员、家属的交谈和看望时间; 让患者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信念,这样可以直接影响其言论和行为。让患者相信现在接受的是最科学、最合理、对自己保护性最大的治疗方法,这样患者内心会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1.2.3心理疏导在缓解焦虑恐惧中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和疏导中,普遍遵循的原则是: 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怀和接纳、非指导性的干预。为了好理解和便于非专业人员的掌握,已将其改为真诚互动、相互理解、无条件关怀和接纳、引导性指正[2]。由于“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表现已受疾病的影响难以有效沟通,心理干预的时效性受到影响,而“轻度”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负性体验和表达比较清晰。因此,将上述心理咨询时使用的四原则灵活运用于轻至中度患者临床查房中,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善依从性,从而为保证疗效的如期发挥奠定基础。建议将四原则从头至尾全过程贯彻在医疗活动之中。

2结果

患者在隔离病房治疗期间,运用心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领会疗法的实质要领,持之以恒。

3讨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会给既往就有焦虑性格特点的人,提供了焦虑明朗化机会。经过认知调整,事实演变,现实经历和掌控自己的行为后,都会在短时间内逐渐消失,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3]。但是,有些人出现的焦虑情绪,程度较重。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能自行消除,严重者会出现对治疗不配合,甚至抵触的行为[4]。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形势发展出人意料,加之全社会动员的紧张氛围,各种不利传言等因素的综合效应对一部分患者来说构成了莫大的压力,假如采用的应对方式又不成熟,不具有建设性、前瞻性和合作性,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就在所难免。

总之,在此次疫情管控期间,针对伴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辅以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也许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应急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M/OL].(2020-01-27)[2020-02-10]

[2]Liu T,Hu J,Zhou X,et al.Expansion method in secondary total ear reconstruction for undesirable reconstructed ear.Ann Plast Surg,2014,73 Suppl 1:S 49-52

[3]孔令磷,赵梦遐,鲍翠玉,等.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7):15-17

[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S].国卫办疾控函[202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