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应用于心内科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探讨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应用于心内科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钟文兰 吕渊 李妍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压疮管理中实施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的价值。方法:选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护理人员中选取58名,依照奇偶分组表法分组,各29名。对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对实验组实施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检验2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符合规范因素。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不符合规范因素所占比例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心内科压疮管理中实施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使护理人员对技能操作和相关知识掌握度提升,将压疮发生情况予以准确、及时上报,使科室护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心内科;压疮管理;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


针对卧床患者而言,压疮十分常见,因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其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进而发生缺血、缺氧、营养不足等情况,进而破坏皮肤正常组织和功能,此症状会使患者的痛苦增大,进而影响健康状态[1]。压疮管理可有效的评估医院管理质量重要指标。

  1. 一般数据与方法

    1. 一般数据

选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护理人员中选取58名,依照奇偶分组表法分组,各29名。实验组:年龄取自23~38岁,年龄均值为(30.32±5.12)岁;参照组:年龄取自23~39岁,年龄均值为(30.26±5.21)岁;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 方法

对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对实验组实施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主要内容:(1)第一阶梯:由临床经验丰富、能力较高的科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压疮护理知识宣教,此护理人员得到压疮管理委员会培训后,担任科室慢性伤口质控人员。(2)第二阶梯:有皮肤管理委员会制定不同病区对应的慢性伤口质控区长,各病区均由工作经验丰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区长,均接受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3)第三阶梯:院内成立皮肤管理委员会小组,组成工作人员为3名,其中1名为造口治疗室、1名为国际伤口治疗师、压疮专家。慢性伤口专科护理人员需负责皮肤小组与其他科室交流。(4)第一阶梯职责:所有工作人员均积极参与培训,各科室慢性伤口质控人员需按时参与院内皮肤管理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压疮和皮肤培训会议,了解压疮相关知识、评估和处理方法。将相关案例和培训人员共同探讨,对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采取压疮实地处理技能学习,每年2次,将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升。由各科室慢性伤口质控员学习相关知识,并向科室人员传达,以PPT的方式进行传达,每年2次,对科室工作和压疮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由慢性伤口质控人员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监督,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条件,按时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发生压疮情况,需及时上报,并进行跟踪[3]。(5)第二阶梯职责:由质控组长对患者皮肤情况予以了解,一般在24小时内实施评估,针对不可避免的压疮情况予以上报,对于条件不符的患者不用上报。在紧急情况下,对其进行相应指导,当护理人员出差、休息时,需经过电话方式进行会诊。对质控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修改意见。将各科室工作职责和制度予以了解和落实,评估护理人员压疮情况。(6)第三阶梯职责: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将皮肤和压疮情况予以上报,并对其进行审核,针对院内出现特殊情况的病理进行指导和讨论。定时举办会议,针对特殊伤口病例进行讲述。

    1. 判定指标

检验2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符合规范因素。

    1.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均数±标准差)形式为计量资料,(%)率形式为计数资料,两组涉及数据分别采取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 结果

    1. 检验2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1 检验2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组别

创口描述

压疮分级

上报流程

创口处理

Braden量表使用情况

实验组(n=29)

17.32±0.97

17.53±1.24

18.15±0.74

15.91±2.46

17.09±2.12

参照组(n=29)

11.72±3.18

13.21±2.27

11.31±2.76

11.06±3.52

12.21±2.83

t值

9.0707

8.9940

12.8905

6.0818

7.43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 检验2组不符合规范因素

实验组不符合规范因素所占比例为6.90%(2/29)明显低于参照组不符合规范因素所占比例为31.03%(9/29),经比较卡方值=5.4971,p值<0.05。

  1. 讨论

因压疮的发生会使患者疼痛感加重,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压疮发生率已成为医院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内容[4]。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的实施,可对科室、病区、全员实施三级管理,将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的处理和认识度提升,对质控人员进行培训,将相关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上报给科室,使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对病区质控人员对压疮知识的认知度予以提升,并有效的判定学习效果,将培训的普遍性提升[5]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压疮管理中实施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使护理人员对技能操作和相关知识掌握度提升,将压疮发生情况予以准确、及时上报,使科室护理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云燕,林粤祺,魏晓微.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应用于心内科压疮管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5):83-86.

[2]周爱芽,梁艳,曾静妮, 等.阶梯式皮肤质控小组在心内科压疮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75-76.

[3]饶娟娟,钟彩棠,何婉珠, 等.压疮(伤口)护理单的改良设计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14):74-76.

[4]邓波,江波,陈静文, 等.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13):6-11.

[5]何汶霞,谭惠仪,叶雪梅, 等.伤口联络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3):317-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