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陌上绽新葩——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4

寻常陌上绽新葩——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方毅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第二小学 311200

【论文提要】

为发掘学生习作中的“原生态”之美,笔者反复研究后将原生态理论引用到作文教学中,做了大量教学实践: 求真——积累点点滴滴的真素材;求简——体验平淡之中的真滋味;求善——释放心灵深处的真心话;求美——抒写古灵精怪的真性情等。尝试改变一些现状,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表达自我,更畅通地与人交流,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使习作的内容、形式都能收获原生态效果:源自草根、真实朴素、新鲜动人,表现“原生态”的自我。

【关键词】原生态作文 求真 求简 求善 求美


笔者以为,当下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违反“内容决定形式”的写作前提,虚情假意地奉命写作,辞藻华丽,却内容干瘪,缺失真实的情感体验,丧失了学生在作文中应该表现的自然和纯真。

链接一

2006年11月,《浙江日报》在醒目版面报道:诸暨市某小学七岁小学生骊思哲以《妈妈回来了》一文,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奖的小学组一等奖。一时传为佳话。100多字中蕴含的真情和温暖,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一年级孩子写的短文,也许还不是我们认为的作文,而只是一种“写话”,但这篇《妈妈回来了》的小短文却在百字中注入深深动人的情感张力,尤其是那句“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笔者不禁由社会上的“原生态唱法”想到我们教学中的“原生态作文”。

链接二

写文章得有某种需要、某种条件、或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某种作用的。可是,笔者去调查了一番后讶然了。学生对于写作文的目的是怎样的认识呢?“这是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呀!”写文章有很多条件,查资料、了解具体的情况,必要的条件下要有亲身体验。“光靠教室里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做这些根本不可能。”文章写出来做什么用呢?“没有什么别的用途,写完了交给老师,老师给个分,就完了。” 目前我们学生写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为写而写。为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走生活化之路,同时构建自然清新的绿色作文教学氛围,笔者进行了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让孩子们力求表达有创意,尽情展现儿童特有的单纯率真和烂漫情趣。

“作文”现状问题面面观

1、“请按一定的顺序写”—— 限制思路

部分老师的作文指导偏重于形式,平日练笔既没有坚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又不指导积累习作素材,指导的标准也很单一,限制了学生想象的新意,导致无情可抒、无话可写。

2、“请大家像他一样写出文采”——没有个性

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像他一样写出文采”这种说法是典型的重文轻人,没有落实写法的合适运用,只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对学生作文中的空话虚言视而不见,不及时纠正,致使学生只求语文老师满意,任意堆砌华丽词藻,不求真实表达感情。试问:我们的学生习作是走向更多的精彩还是变得更加统一?答案是:我们的学生被同化了,他们的作文看起来精彩纷呈,语言生动活泼,可这已是批量生产下的产物了,是按照同一思维模式统一生产出来的事物!

3、“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指导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只要与水有点儿关系就行。”笔者认为这是对“个性化写作”的片面理解。 “喜欢写什么就写那个内容。”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不喜欢”也要“装着喜欢”。这样,学生上交的作文恐怕质量低劣,写作水平实在难以提高。

4、“写这么简单,重写!”——扼杀兴趣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乎,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写一遍,再重写一遍。教师虽急于求成,然而,学生的兴趣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学写作文,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在等待云消雾散的过程中作文里难免会有不少的错误。批改后,学生看到的全是各种勾勾叉叉,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会对自己出现的错误感到沮丧不已,甚至在下次作文提笔时战战兢兢,害怕出现类似的错误。

5、“你能写得有品位一些吗”——八股意识

一次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作文题目是“创编一则童话”,要求运用拟人化写法,童话编排过程中设置一个或者几个“意外”。笔者阅卷时,反复读到了这样一些“经典之作”:如《国王与啄木鸟》结尾写着,我明白了,以后要像啄木鸟一样为大树除害,保护环境;《厨房交响乐》中,情节是锅碗瓢盆的晚会,结尾却写,我要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奶奶分忧……像这一类童话习作中,许多孩子总不忘借某某个角色在结尾点一下题,提升文章的品味,深化主题,然而读来却如刺鲠在喉,这些成人化商品化的习作,显得那么矫情那么沉闷。

二、“亚健康”状态下的作文观

部分一线的语文教师没有珍视儿童作文中的“原生态”因素,经笔者深入思考研究,进行“初诊”,认为有以下原因:

1、“大脑供血不足”——曲解了部分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鼓励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可见,新理念倡导要让学生 “能不拘形式地写”。却总有教师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引向“立意至上”、“堆砌词藻”的方向,这样,不知不觉中抹杀了我们倡导的自然、新鲜、美丽!

2、“免疫力下降”——对特殊作文的非常处理

对读书主题征文、考场作文之类,有的语文教师过于强调技巧,用足了 “杀手锏”,处理选材及角色时脱离生活,为讲究新意而另辟蹊径布局时只重情节的一波三折,像这样的情况不一而足,甚至美其名曰“推广写作技巧”。

3、“营养不良”——缺乏童真童趣

语文教师首先自己得有童真童趣,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才会培养出敏锐的感觉,批阅孩子们的习作时会被习作中呈现出的“原生态”之美——精彩的童言、纯真的感情所传达的真情实感而打动。一个语文教师要有可贵的儿童文学的修养,才能触摸到儿童的精神世界。然而笔者粗略地作过一个问卷调查,发现某所小学50%以上的语文教师每学期几乎不读文学类小说,令人扼腕。

三、对症求药,让“原生态作文”的活力四射

(一) 求真——积累点点滴滴的真素材

作文课堂首先是一个求“真”的课堂。而联系生活则是原生态作文写作的根。

1、拓展空间,让思维的翅膀强健

平时应经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感知生活,去捕捉生活的亮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见闻,养成写小练笔的习惯,为作文积累素材。例:有一天学校劳动基地的菜花开了,在阳光下闪烁一片金光,学生每次路过都兴奋异常,难以平静。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与此景有关的词句诗歌,然后用自己最感兴趣的形式写几句话。学生们很高兴,有的写古诗,“春色满园关不住,遍地开花铺金毯。”“三月好,最美是菜花,金黄雪白各映衬。能不爱春天?”这些文章虽然简单稚拙,但学生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从内容可见童心一片。

2、蜂言蜂语,让思维的天空无边

“原生态作文”理念倡导尊重儿童好奇的天性,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完善儿童的品性,绽放潜能。

遵循课标理念,老师可以有目标有规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充分挖掘如家庭、社区、图书馆等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品味活动的精彩,在文章中倾诉内心的感触。

如班级中曾进行过以“家乡的民间故事”为研究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根据研究主题,选题、分组、研究、汇报,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每个学生都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小组研究的内容用新颖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有的同学研究桥的历史,就写了《夸石桥》;有的根据各种不同的自然村,写下了《村名的来历》,巧妙地把各种家乡传说融入其中;有的把目光投向身边的英雄,写了《英雄二三事》等。作文与实践活动的巧妙结合,使学生的作文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3感悟亲情,让思维洋溢真爱

典型事例若是来源于身边深刻的亲情体验,这样的小练笔当然是绿色生态的。比如在十一月开展感恩的活动后,学生尽情抒写了点滴感受:走过去接过爸爸送我的文件夹时,我竟说不出一句话。也许是太激动了,爸爸突然给我们一个惊喜:也许是太惊讶了,从来没有收到过爸爸送的东西,以前什么都是妈妈安排的。我双手接过文件夹,真是拿在手里,甜在心里呀。虽然我也有很多的文件夹,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是最珍贵、最珍贵的。

(二)   求简——体验平淡之中的真滋味

原生态作文教学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书面表达的课堂,不应硬给学生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笔者参加区内的作文协作组多年,听了许多或成功或失败的作文课,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比较,觉得一堂简单有效的作文课设计应该是:

1、内容须简洁

比如一位资深语文老师在《纸上谈兵》的场景作文教学中,整节课大致只有三个板块构成:1、开展“纸上谈兵”的游戏,并抓拍镜头;2、交流游戏中最难忘的一瞬间,说说感受;3、构思写作,写出自己的体验。这三个简洁的预设板块引领了整堂课,有效总领整堂课的安排,使学生观察、感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的保证。

2、媒体要简便

即媒体要适当运用,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如一堂中段年级的展示课上,执教者讲评作文《小狗》,一会儿出示各种可爱小狗的图片,一会儿出示大量表扬名单,配以热烈掌声,真正点评的片段却让小作者上来一读了事。这样使用课件依赖性太强,只追求形式,意义不大。

3、语言应简洁

教师在写作之前的预设指导,学生写作时的点拨讲解,以及写作以后的评价总结,要让学生明确每次习作的侧重点和选材方向,充分享受写作的乐趣,从而受到熏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 求善——释放心灵深处的真心话

1、语言学习要扎实

如一位五年级学生的习作——《读<心中的太阳>有感》的结尾:是啊,学习也如人生一样必须奋斗,有一些道理,当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因为太小而无法懂得,而当我们真正懂得的时候,岁月已逝,光阴不再,错过了的已经无法回头。为了明确中心,考虑到这是作为一篇参赛读书征文,教师思考后指导学生加上了一个结尾:《托起心中的太阳》这本书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路,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只要我们认真品味,就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从中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

读着这个结尾,表面看来似乎更扣征文主题了,但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了老师生硬修改的印痕,有画蛇添足之嫌。指导写作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兴趣和情绪,乐意分享内心的点滴感悟,才会让别人深深地感受到那原生态的美。

2、语言运用要自然

如有一学生在《最后一滴水》中写:一阵挣扎,我从梦中惊醒。摸摸额头,冷汗还在。我感到有些困,又有些担忧。地球虽然是个“大水球”,但只有百分之一才是我们喝的淡水。加上现在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淡水供不应求。如果再不珍惜节约,后果不堪设想。我希望这永远只是我的一个噩梦而已。不难看出,现在的小学生作文的教条化、成人化、功利化现象相当普遍,为了让学生少点顾忌,自然先要鼓励孩子大胆写,然后再去通过优秀范文感知技巧。

(四)  求美——抒写古灵精怪的真性情

作文课也向灵活多变发展,

1、松绑,在弹性预设中求“活”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用一个又一个教学环节束缚课堂,教师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被牵着鼻子走的人。

1鼓励自主命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开展激励活动,如拟题比赛并汇总打印后在教室等处进行张贴,于是在写周记和每月一文时,选择学生的有创意的命题进行练笔。命题应深入心灵,珍视情感体验,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有话可说。

2提倡自由选材

选择的题材最好要面向所有学生,面向生活。学生就会从身边的真人真事中选择典型材料,以真实的人和事为基础,而不是挖空心思编点情节来迎合老师。

3倡导自然表达

在写作初始,笔者认为该先指导进行丰富的积累以后,才可以让孩子尝试写话写短文,接着再来点拨学生重视写作的技巧。

2、肯定,在动态生成中求“活”

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作文课堂更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总会在不经意中生成许多动态的课程资源。

1)疏导式点评——温润孩子真爱的种子

现如今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及电视影响,较多学生在作文中有比较暴力的血腥的词句,作为“文以载道”的文章,若“道”不正,教师不加引导疏导,对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会有多大影响。因此,教师可运用疏导式的评语对学生引导。

本班有个男生在《玩》的作文中写他去抓黄鳝,结果发现了一条只有小指粗的水蛇,于是就与其他男生想办法抓住它,然后用一个鞭炮放到蛇的嘴里,点把蛇炸得七零八落,他觉的这样很好玩。虽然文章运用一些精彩的词语,其中对“蛇”生命的淡漠令我担忧,我提笔写下批语:

蛇对孩子们说的话:我是一条可怜的蛇,我悠闲的躺在田里休息,没想到却遇到你们,面对强大的人类,弱小的我只能选择逃跑,却寡不敌众,终落入你们之手,本以为一死足矣,不料又要经受“鞭炮”之刑,落得个七零八落的结局,这是为什么?我也是一条生命,还没享受生活的美好,便离开世界,人类啊——。

小作者看完评语,写了一段话:“老师,我以前真的不知道这么做是不对,老师,以后我不会再做了。”一段批语,疏导学生淡化生命意识的心理,长此以往,对学生影响可见一斑。

有一些作文也反映了学生生活上困惑,教师要巧妙引导。邵同学是个乖巧女孩,她却在《我的心声》中说她恨自己的父亲,因为母亲是由于不堪忍受醉酒后的父亲殴打而离家不回。这份内心独白,是真情流露,也是心理阴影的表白,我写下这样的评语:“孩子,关于父母的事,也许你的父亲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可这么多年,拉扯你们长大,挣钱养活你们并供你们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记得一次他到学校了解你的学习情况,还说即使讨饭也要让你好好上学,孩子,父亲是爱你的,不能因为一件事,就不原谅他,希望下次你能用另一个角度写写你的父亲。好吗?”孩子读后亦有所悟。

2)肯定式点评——滋润孩子自信的嫩芽

挖掘习作中优秀的亮点,从而在赞赏中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在批阅了一篇优秀的想象类作文《未来的( )》后,我提笔写道:“你用生动的文笔给我描绘一个美丽、有趣的未来世界,我喜欢这个世界,东西如此便宜,还可以买到神奇的隐形衣、智能机器人等等,这可是我们班许多人的梦想。”老师的赞赏让该生对写作充满兴趣,每次作文发下去总先看老师的评语,长此以往,便逐渐对习作充满自信。

我还喜欢采用图文并茂的赞赏式评语等。在学生习作精彩的地方,进步的地方,独特的地方画上一个鲜艳的苹果,一张笑脸,一个大拇指等等,对这类评语学生也很喜欢。由于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影响,所写的习作自然会存在一些用词,布局,选材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的评语除了赞赏,也需要恰当的“提醒”,但这样的评语和交流必须是和善的、正面的,而不是尖酸刻薄打击自信的。

综上所述,我们批阅一篇篇作文时,传统的作文教学或许不知不觉中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以至于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构思上、选材方面都会有雷同之处,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所以,我们就可以尝试发掘学生习作中的“原生态”之美,尝试改变一些现状,要让学生勇于大胆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使习作获得原生态的效果:自然朴素、真情动人,表现“原生态”的自我。 我想,培养积极的写作态度,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才是我们追求的美好教育吧。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著:《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吴鼎福、诸文蔚著:《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

[3]于源溟、倪山编:《语文教学生态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