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桂林山水》的艺术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赏析《桂林山水》的艺术特色

吴栋梁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花溪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 巴中 636030

导语:教师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文章,教给学生赏析文章的流程和仔细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方可发散思维自由发挥,获取阅读方法,得到读书的乐趣,畅游知识的海洋,获得书中的宝藏。

摘要:小学课文《桂林山水》,作者陈淼,节选自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百花出版社出版的《春雨集》。这篇散文篇幅不长,然而作者却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甲”字,热情讴歌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这篇作品的特点,大致可从桂林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赏析、艺术特色

《桂林山水》系一篇游记散文,选材典型,立意新奇,构思慎密,用词精当,修辞准确,语句精练,层次清楚,动静结合,节奏明快,主题突出,形散而神不散,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直接写明了文章要写景物的重点是桂林的山和水,景物所处的地点在桂林市,以景物名称和景物所处的地点组合合为题,这是游记散文惯有的标题形式,既清楚明白、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写作的对象一目了然,让学生看了题目就自然想起正文会写什么内容,浅显易懂。题目吸引了学生的眼神和思绪,学生会自发地深钻正文的详细内容,去弄懂文章深刻含义。

文章开头引用人们的口头传言“桂林山水甲天下”,突出了“桂林山水”这一自然美景在天下奇景中鹤立鸡群,这是文中主人公观赏桂林山水的主要原因,导致主人公乘船观赏“桂林山水”美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传言和文中主人公观赏桂林山水美景的实际行动吸引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跟着文章主人公的足迹去欣赏“桂林山水”自然景色之大美,从而对课文产生极浓的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去领会文章之主旨。

巧用对比手法,将波涛汹涌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静清绿的漓江三相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漓江水的独特美景。同时使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先用对偶修辞手法肯定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突出大海水与西湖水很美,接着用“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转,对大海水和西湖水的景色又加以全盘否定,一瞬间将肯定转为否定,让学生大脑加速急转弯,训练了学生快速思维能力,否定此肯定彼,实则百分之百肯定了漓江水之美。漓江水自身的美触动主人公综合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通过写主人公感觉不到漓江水在流动突出漓江水静的特点,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写主人公看见江底的沙石这一事实突出漓江水清的特点,给学生很强的说服力,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欣赏句子,回味清澈漓江水美景;尤其是将漓江水比成翡翠之类的句子把漓江水绿的特点形象化、具体化,把液态水比成固态绿色翡翠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感觉,同时展现了漓江水的活力,因为绿色本身就是生命活力的体现,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正在万籁俱寂、万顷“翡翠”无涟漪之时,船桨打破了平静的江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漓江水静态美在眨眼工夫转为动态美,动、静结合,跌宕起伏,给学生电影般的感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学生心潮起伏、思绪纵横飞跃,犹如漓江万顷碎波无穷无尽,感受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悠闲姿态,快活的畅游情调油然而生,没完没了,在此基础上,学生视文段如美味佳肴,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写桂林的山,写法与写桂林的水一样,把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对偶)与奇秀险的桂林山相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桂林山的特别美景。同样使用了一组带比喻的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栩栩如生。桂林山奇在“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形象反映了桂林山多姿多态的鲜活形象,“一座座拔地而起”将斧劈刀削的桂林山写出了力量和气魄,好像平地突然生发很多巨大活物,给学生毛骨悚然之感,句读完,形不散,情不断,文句紧紧黏住学生,让学生努力联想、想象;桂林山秀在像翠绿的屏障,突出了桂林山的颜色美、桂林山上树木花草的整体协调美,桂林山像新生的竹笋突出了桂林山的勃勃生机,犹如一条条充满无限活力且自由运动的茁壮生命个体,让学生叹为观止、望而却步,更让学生从句中获得冲天的干劲,促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努力上进。倒影映衬,在学生头脑中勾勒了桂林山虚实对称图案,犹如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烙印,永远难忘桂林山水的完美图案;桂林山险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使学生看了惊心动魄,桂林山之险不言而喻了。无限风光在险峰,因为险,引起学生注意,因为险,引起学生思考,因为险,引起学生好奇,因好奇而读之,因好奇而熟之,因好奇而恋之。

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浓墨重彩,笔力均衡,不偏不倚,山环水抱共竞美,主人公笔尖更生辉。“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与水,水与山形成回环修辞句式,读到此,乐无穷,山水美景进心中。“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形成水、陆、空立体画面,云雾、绿树、红花、小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此情此景,目之所及,脑之所及,心之所及,既在畅游人间仙境,又在诵读山水名篇,乐在其中,乐而忘返。最后一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将万里山水美景、游者的快乐心情和爱山爱水爱国热情一笔收,达到了景生乐、乐生爱的浓重凝练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流连忘返、赞不绝口、记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