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中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课程思政在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中的探索

刘莉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摘 要: 自中国教育开始兴起以来,思想政治的教育就一直是重中之重。我国自小学开始就设立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一直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随之做出改变。而我国目前各大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理论与课堂实践结合的方式,来培养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本文就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教育目标向着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对于综合性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自然是以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这也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在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高校思政课的融入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导,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做准备。

1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中渗透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理解和建立,思想政治也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精神和个人信仰。由于思想政治不够贴近生活,很多人觉得思想政治丧失了实用价值。正所谓思考使人明智,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智冷静的应对,睿智犀利的处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新时期对思政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要求,更是社会对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在思政教学改革上一定要紧跟时代,并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观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具体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进行能力培养。总结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催促着高校思政教学进行改革,而高校思政教学的改革又为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因此在高校创新实践教育中融合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思政在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在我国提倡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只有不断优化并丰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但是实际教学中,老师受制于传统思想、传统理念的影响,一味地坚持片面的教学方式,对新时期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现代化发展置若罔闻,这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和教学效果提升是极大的限制,学生渴望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以至于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漏洞越来越鲜明,其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用于当前社会。

2.2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思政和创新实践培养的要求

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在高校教材基本上都是偏向理论的内容,老师也不愿意花费精力去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并且一些学校不具备实践教学的平台与资源。教师不理解创新实践教学的真正含义,自然就无法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高校思政教学已经不是简单的道德教育和好坏判断,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表现,它与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社会制度以及哲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大部分教师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发挥政治教学的意义,部分老师在在课程设计中缺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平台和资源进行实践创新,且对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最终导致思政教学和创新实践教育无法有效融合。

3在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措施

3.1建立起优质的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优质的教师团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团队足够优秀才能带领高校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前进,所以首先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养必须符合社会要求,既要有高水平的理论涵养,又要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教师需要借助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实践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所以,高校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与各院校之间的交流联系,在共同发展中推动高校思政教学与创新实践教学进行融合。

3.2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常见方式,在现代许多企业中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某项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负责的区域,不逾矩不越线是小组合作最基本的准则,通过协调每个人的工作结果实现一加一大于2的效果,这是社会企业中小组合作的最终目标。在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将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企业工作人员,在这个模式中,把学生分为等人份小组,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交流经验方法,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团队体系,教师充当思政指导工作,激发学生对自我认识,思政教育在小组合作中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又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以上方式将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更好的进行融合。

3.3转变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理念、内容

传统的思政教育基本上分为政治内容和经济文化内容,是对理论知识的侧重,新时期需要的思政教学是人格和素质的教学,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的再升华,老师首先要形成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把思政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新时期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方式应当向现代化靠拢,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上交流学习平台实现差异化教学,让学生更直接的寻找自己需要的平台和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思政教学需要与创新实践的内容进行融合,让思政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总之,当下社会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更多的关注,因此,高校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入手,同时辅以思政教学的创新改革,贴合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打造针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型教育,推动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能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仕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01:118-122.

[2] 崔红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64-65.

[3] 余晨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