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探索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探索与反思

史岩岩

安徽省宿州市应用技术学校, 234000

摘要:中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课题着重对中学体育教育实施新课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教学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提出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育探索反思

一、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新变化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7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开始试行,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育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跨越式的改革时代。新课标的颁布,首先从教育理念上带给了教师们新的内容即:“(1)教育观由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转变,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确保每个学生受益。(2)课标价值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3) 课程目标由‘三塔’向体质健康标准、培养体育兴趣、人际交往健全培养合作精神,健全生活方式转变。”[1]其次,新课标打破了以往的以“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健康第一”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手段方式的改变

在教学手段上从“竞技”式教法为主,过渡到以迎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知识性兼实践能力、学生自学等能力的提高为主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助。并使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以提高。

(三)成绩评价的多元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出评价标准体系,实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终结性和过程评价结合。评价内容上包括学生的体能、技能、态度、 心理和行为。”[2]新课程标准的成绩评价把学生学习过程也可作为评价中的一个指标,使评价体系的建立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真实情况。

二、新课标教改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课标观念的误解

首先,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健康第一”作为课标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学中只要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就可以, 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可以自定,所以有时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从原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旧框架进行改革,使得部分教师在新课改下以兴趣分组教学的形式无所适从,起不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致使兴趣分组成了“放任自流”、“放羊”课,形成了教师是旁观者,学生是“瞎捣乱”的随意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过多,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则易造成过多的强调“以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静态”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游戏等,使得本应达到的量和强度才能刺激和满足中学生的身心要求,但实际中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心理因素的锻炼却没有真实的体现出来。

三、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育的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新课标

“新课改要求实现整个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即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或‘执行者’转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或‘设计者’。”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教师的“统领”和为使学生顺从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加到学生的思维中,最后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第二,教师虽是教学中的决策者,但不是独裁者。应师生共勉,互相促进与互动,这也体现了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关系和基础上。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改进传统教法

“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5]例如在教学中会遇到发展速度耐力和些消耗体能大的项目排在同一节课上, 教学目标层次的不清晰, 目标过于统,没有体现出因学生而异,因教学项目的不同而不同。

(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势利导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更能表现出师生的互动关系。“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景下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或影响。”[2]体育教学过程中,建议: (1)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但同时又是学生的朋友。 (2)师生的互动要适度。师生的互动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必须,也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之一。 但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应有度,这主要是指教师的参与应建立在教材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心理的需求上。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宜性和资源配置的集约型

新课改中对教材作了新的规定,可以根据本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固有资源的开发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校本课程,以适应本校或本地区的教育发展。建议: (1)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等于完全抛弃传统的东西,应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也是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结合。(2)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避免盲目追新潮而造成资源的浪费。(3)资源配置的集约型。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其中,人力资源的集约化,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采用宁缺毋滥的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并且领导应适时的给于一定的支持和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其更加爱岗敬业。

(五)课程评价的人性化、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标倡导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3]评价体系建立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 (1)评价内容和评分的透明化。(2)评价的人性化设计,主要表现在学生作为评价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时的成绩优劣,反映了他们本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时从学生技能的学习、体能是否提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方面考虑,最重要的是还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

四、结论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是我们逐渐对新课标、新理念加深理解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逐步在确定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和师生的创新意识,共同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实施的新理念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2):36-37.

[2]汪现义,李波.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6(1):47-48.

[3]邓国良.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5(2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