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1+x化学教研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基于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 1+x化学教研模式初探

郑健

辽宁省大连市 大连 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116100


摘 要: 化学教研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如何提高区域化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在“课例研讨”的基础上, 我们进行了理念更新及模式创新,提出“主题式课例研讨与多种教研形式相结合”的1+X有效教研模式,并在区域化学教研活动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

有效教研; 主题式; 课例研讨; 研训结合;


教研的基本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教研中应带领教师共同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并指导区域内学科教师开展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科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的提升,有力地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序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主题式课例研讨”是以课例为载体的听、评课的教研模式。 这种教研形式的确能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也有它的一些弊端, 例如:教师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参与,缺少问题意识,反思与自评少; 讨论理论层次低,缺乏研究性等等, 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不利。为此, 我区化学教研活动在“课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理念上更新, 模式上创新, 提出基于区域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1+X有效教研模式的研究, 并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中的1+X有效教研模式是指“初中化学主题式与网络化相结合的教研模式”


  1. 教研主路径——基于前设计和同伴互助的主题式课例研讨

“主题式课例研讨”在教研活动中比较普遍,是通过课例研讨来达成研训主题的。在本区域的教研实践中,我们尝试每学期2~4次主题式课例研讨,解决本学科教学中重难点问题,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课例分析、及专题培训等环节进行实施。在教研活动的设计策略中,我们着力进行教师参与方式的变革,打破教研中教师只是旁观者的常规,并通过随机组建讨论组,促进教师的全员参与。

㈠“主题式课例研讨”中主题和课例的确定

“主题式课例研讨”中主题”即“指化学学科内为教师专业成长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以及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教研员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梳理、筛选、提炼,将问题形成专题,学期初教研计划公布本学期的教研主题, 阐述主题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展开的方式和要求。

教研活动前,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探讨课例实施方案,确定课题及授课人。在示范教师上,尽量选择名师、骨干教师,并向优秀青年教师倾斜,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及锐意进取的价值导向作用。 优秀的示范课例还会促使青年教师的自觉模仿和突破,催生出更多优秀教师及课例。


㈡“主题课例研讨一般流程


5faa27aa345b4_html_d66f8cefbd96ed69.gif


教师





教研员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主题式课例研讨”中教师和教研员的角色有了一定变化。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受训者,也是活动中主题的确立者、方案的设计者, 教研员既是组织者和培训者,也是服务者。


㈢本区域“主题课例研讨突出特点

本区域的重要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前设计和同伙互助。

前设计是指参与听评课的教师根据确定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提出相关问题。在听课阶段能主动关注做课教师在设计上的不同及优缺点,从而在评课阶段减少评价语言中的套话和恭维,同时使反思过程更有针对性。

同伴互助,是在评课阶段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但给评课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讨论深度加大,无需提前准备措辞,在前设计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能减少解决重复性的问题。此环节中教师进行了角色转换,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使参与课例研讨的教师真正做到“开展自已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决自己的问题, 改进自己的教学”。 通过实践,基于前设计和同伴互助的“主题式课例研讨”,对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广价值。

当然,利用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理论提升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专业提升更多的是实践智慧的总结, 理论学习可以使教师少走弯路,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以下为部分教研的主题案例】

主题

课例

概念原理课一般教学策略

分子和原子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

氢氧化钠变质情况的探究

“品火锅”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市一模试卷讲评课


二、多样化网状教研形式相结合

结合本区域教师的年龄和专业情况,为使各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能普遍提升教学能力,在教研中也实行“小班化”,即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教研员主导下的结对式、互助校本教研。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专业切磋、协调合作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形成“研究共同体”,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有力支撑,促进共同成长。在经验获取和专业成长中,教研和教学有着相通之处,都遵循教学相长原则。结对式的互助式校本教研,既是基于本校,又不局限于本校,,通过小主题课例研讨活动,优质学校教师发挥优势,交流与分享教学资源,非优质学校教师通过观摩前者的上课、教研寻找差距,反思并改进教学行为。两类学校的教师一起反思、体悟、交流,实现教学上的共赢,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小范围联片教研

小范围联片教研是互助网教研的一种常规形式。小范围联片教研首先将全区域学校按地域分成6个小片区。各小片区的学校具有学情相似,教学需求接近的特点。在师资水平和教学成绩上有更多可比性,容易产生共鸣。联片教研相当于把各校划分了小组,由于在地域上交通方便,教师间比较熟悉,沟通更顺畅,教研的阻力更小。小范围联片教研更能充分调动各学校的积极性,因为彼此差距不大,教师之间不存在抵触情绪,也不会因学情差距较大而拒绝接受别人的经验。有的老师虽不是区域名师在,但在小范围较好的知名度, 能现身说法,其不断成长的经历也更具说服力。这种小范围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 缩小教研范围,缩短教研无效时间,提高教学问题研究的实效性。

教研员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参与设计,名师和骨干可参与送教和指导。


(三)利用微信群和QQ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是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网络教研突破了地域限制,节省了教师浪费在路途上的时间,减轻了个别教师公开讲话的心理压力。教师不但可以通过网络更自如地发表观点,同时可以快捷地传送文字、图片等资料,便于教师浏览和讨论,活动结束也会反复阅读和推敲。另外,教师还通过选择多位成员建立临时语音聊天室进行交流。

本区域的网络教研是在教研员的主导下进行的。教研员选定教研主题,在群内布置作业,教师线下准备,在指定日期参与线上研讨或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研讨。教研员参与互动并点评,整理活动的资料,形成资源共享。


(四)基于教研服务的跟踪反馈式教研(定点)

“主题式课例研讨”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如主题教研活动虽然得到参与老师的首肯, 但还不能做到大多数教师都很快将理论应用到教学情境之中。所以,作为教研员在活动后跟进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 也是一个必要过程。

因此我区制定了跟踪反馈式教研方案。即在主题教研开展之后,不定期到部分学校跟踪看课,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变化,面对面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快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困惑。

综上是我们在教研实践中的一线尝试和体会。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 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一定会创新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2019[14]

[2]刘世斌.创新教研方式 加速教研转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6:14-16

[3]李万峰.区域教研转型与研训员角色定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 5:38-40

[4]曹荣.区域教研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