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李艳梅 尚宁华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己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道德教育思维模式,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指导理念,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一)引言

麦克卢汉曾经指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各种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的勃兴,媒介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泛在化的网络和微媒介的普遍使用,成为网络社会新标志,昭示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媒体作为新兴媒体,是在网络用户进行互联网社交时对所产生的信息即时发布、传播的网络平台。微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让互联网中繁多且零碎的信息迅速传播,再加上微媒体界面简单明了、信息公开、互动性强等特点,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当下最喜爱的媒介,特别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应用。功能强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微媒体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方面,大学生在使用微媒体时能够获取大量新鲜知识和信息,借助微媒体平台进行在线互动教育,但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同样道理的是,微媒体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负面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消极、具有负面影响的网络信息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严峻的挑战。所以在微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是亟需重点关注的课题。

  1. 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微时代信息资源、人际交往等的特殊性使传统的高校教育者的权威性和支配性受到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均等”,使得教育者很难再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纯粹”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果教育者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是固守传统,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网络道德教育问题自然会不断出现。从受教育者的视角看,学生对于网络道德教育的不当认知也是不可小觑的问题。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需要大力引导和积极培育,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师资力量比较弱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网络德育的师资力量不强或专业性不高,势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事实上,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社会赋予教育者的组织和策划角色没有变。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或微平台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他们的思想特点和社会阅历还不成熟,他们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是客观事实。总之,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同时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理性地对社会文化和多元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科学选择。

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相对陈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伴随而来的是世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介技术的新旧更替,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获取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手段。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景致、奇闻异事、风土习俗、人文风情或价值观念等通过新媒介的极速传播,以或明晰、或新颖、或奇特的状态,呈现给没有或无法赶去现场的人们。这无疑会对好奇心和探求欲较强的青年学生以较大的吸引力。合理和适当选用世界各地的风土习俗、人文风情等素材或内容的有益成分,会给我们常规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增添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或其他新媒介技术的开放和发展,既给我们提供了教育内容和引导材料的机会,也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需要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和相关信息的新挑战。但不少的高等学校当前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吸引力”,或者根本没有相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者如果无视或忽视从网络或其他新媒体中收集素材,忽视或放松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塑,教育者将无法帮助受教育者将道德规范内化成为青年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外化为道德行为。

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影响,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挑战,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对传统意义上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迫在眉睫,必须适时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立体道德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快速发展。

  1. 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策略

  1.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日常行为引导教育

  1. 増强巧会主义道德意识,引领大学生巧德行为。在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现实情况下,必须増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引导教育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时代精神,纠正错误的理念,遵守社会公德,塑造.、良好品德,真正做到热爱人、关也人、帮助人,真正做到关也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 引导大学生参加道德实巧,切实遵守道馆规范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促使大学生在化会大课堂中,深入了解我国国情,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体会各行各业在实践中进守职业道德的真实事例,増长见识,增长才干。

  1.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依托学校这个载体,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思想观念、也理因素、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实文化进行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也灵和品德的塑造的一种群体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体现化会主义核也价值观引导校园文化活动教育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W社会主义核也价值观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体系,开展创新性、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完美展现W主流价值观引导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作用,让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也价值观的熏陶、激励、促进作用。

  1.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促进子女身也健康地发展。家庭教育要和学校、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建立立体教育模式,中华传统美德改进与创新大学生家庭教育,提高家庭美德教育的实效,发挥家庭教育的正面效应,消除家庭教育中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负能量,共同构建传统美德教育的大环境,培养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品德优良的合格人才。(四)结束语

总之,新网络空间可以虚拟,但道德不能缺失。高校应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介或微媒体的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更新带来的机遇,顺应媒介生态和网络空间的新变化,以“微”传道,以“微”促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增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效。这也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

[2] 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1):68

[3] 范益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 学术探索,2016,(1):54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课题(编号:XGSY201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