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孙雪丽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五中学 723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重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阅读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核心素养角度入手,分析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自主阅读流于形式

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发出自己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受到学生的阅历、知识水平限制,在缺少教师明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流于形式,触摸不到阅读文本的深层意义,每次阅读所提出的问题也大同小异,课堂阅读教学逐渐失去逻辑。

(二)个性化阅读虚假

新课改中强调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改革目标,部分教师从传统一言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采取绝对肯定的态度。然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不等于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解读进行绝对肯定,学生的阅读理解要符合正确的逻辑、价值观、文章实际,是切切实实思考后的产物。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语言挖掘文章思维

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朗读缺位的情况,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采取默读的方式来浏览和挖掘文章。教师要正视朗读的价值,饱满、富有美感的语言文字是人物、文章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通道,学生在抛开技巧的朗读下往往能够透过语言更深层次感受作者的思维、情感。

以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为例,这是作家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字里行间满满的怀念、赞美之情,是教师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篇章。教师可以借助散文本身营造的意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情感的朗读,使得学生与作者通过优美诗意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强化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亲身体会。教师要借助作者的回忆片段、眼前秋日菊花场景来为学生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将人生暮年与秋日菊花相对应,感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二)驱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优秀文章的创作是一个用形象来描写现实的过程,具体材料的纸面呈现必然经历着抽象化的过程,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时也必然要提炼语言使其可检测、易得分。长此以往,阅读不可避免落入冰冷僵硬的怪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反其道行之,用形象的内容再现抽象化语言描述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联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皇帝”“大臣”“新装”“骗子”“小孩子”的象征意义,从童话故事本身引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童话故事创作的影子,引导学生去思考骗局成立的根本原因,给予学生生活启发。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阅读意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有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诉求,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思考兴趣和动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核心素养对初中生自我发展意识有重要要求,其强调的是学生能有效管理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进而成就精彩人生。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主观阅读意识进行引导,也彰显了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对教师阅读教学行为的改善也是一种促进。比如:在围绕《阿长与<山海经>》进行阅读教学时,因为学生之前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寿镜吾老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以及学生乘机偷乐的场景印象比较深刻,教师则可借助这一机会,让学生对比老私塾先生和阿长两位人物在个性上的异同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鲁迅对这样两个人物的童年印象较为深刻,借此丰富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这两位人物在鲁迅眼中都是亦师亦友,鲁迅对他们的情感,正是从看似调侃的笔端流露出来的,而这也正是初中生应该获得的阅读感悟。

(四)增强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成为了教师的重要工作。如:在围绕杨振宁的《邓稼先》进行阅读命题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这样的题:“请从一百年前的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感受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历史功绩,并说一说你对邓稼先等人对中华民族崛起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一问答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也是这篇课文在甄选时对初中生所寄予的厚望。再如《黄河颂》这篇课文,作为一首抗日救亡主题抒情诗,诗人用澎湃的热情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结合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命题时,教师可以着重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彰显诗歌的情感力量。如:教师可以节选《长江之歌》的歌词:“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两首诗歌在表达内容、表达情感及表达思想上的相同点。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都是非常优秀的,它们表达的都是一种爱国情怀,都是一种对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都是通过对中国母亲河的赞美,表达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它们在艺术特点上都充满积极昂扬的精神和情怀,都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会进入诗歌的阅读情境,思想情感会进一步升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结束语:初中语文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尺度,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自主空间,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帮助学生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内涵和情感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褚晓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解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9(13):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