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卢佳

威海市鲸园小学 264200


解决问题在低年级数学教学阶段是一个重点,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整个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学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只有从低年级抓起,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好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数学教学实际活动中的重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基础抓起,关注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一、认真审题,培养阅读能力 ,帮学生弄清题意

数学家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他还形象地比喻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地摸索。”低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学生会读其字,不解其意,经常因看不懂题目而无法出现错误,而当老师讲清题目意思之后,他们又能很快写出正确答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不仅仅是粗心或是没理解题意而造成的,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不能读懂题意而造成的错误。因此,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寻找有用信息,在众多提供的信息中,准确地分析题意,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义,逐字逐句去读,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抓住重点词语,弄清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熟读题目,找出重点词句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或采用转译、换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如:一个足球50元,一个排球40元,一个篮球60元;

  1. 篮球比足球贵多少钱?

  2. 排球比篮球便宜多少钱?

我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寻找有用信息,看看这里面三个数哪几个有用,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先圈出来,这样学生很自然就找到有用的信息。“贵、便宜”这两个词学生较难理解,在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后,采用换词法读一读,读后交流、比较、体会。如:把“贵”换成“多”,把“便宜”换成“少”再读,小组讨论、比较题意是否改变,接着用更具体的数学语言60比50多多少?40比60少多少?表示出来,最后转译为数学算式,这道题就解决了。

又如:树上有一群小鸟,飞走了8只,现在树上还有9只,原来树上有几只小鸟?教学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原来”进行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二、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算理与结构,所以从解决问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为此,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把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每一道题的算法,都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谁多谁少,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了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三、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往往更贴近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时,我结合了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喜欢读书并购书的情境,出示图片《童话》书每本6元、《动物世界》每本8元,《科学世界》每本9元,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并且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这样的教学,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让学生自己体会了利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通过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应用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 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理解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江水甚至一海水。这学期,因为我的放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开放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思维飞速发展,不可预知的课堂生成越来越多,课堂教学日益精彩,同时也更难控制。所以,我必须不断地学习,课前备课从以前的主要备教材变为为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从过去考虑自己“怎么教”变为考虑学生 “怎样有效地学”,怎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满足这种高标准的要求,就得努力学习。教学相长,久而久之,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自己的业务的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学生为辅”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