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任莎莎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企业、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资源整合缺乏合力,高职院校人才输出缺乏对行业需求的响应。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及内在机理,发掘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作用及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探讨适合国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体系,探索适合应用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产学研的合作道路,构建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工程造价专业

引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基于知识传授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机制在新形势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高职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成为高职院校之间的核心竞争手段和方向[1]。工程造价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在产学研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新建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产学研合作还存在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探索适合应用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产学研的合作道路,构建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1.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1.1产学研合作教育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在于以“教育”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和落脚点;以“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各界发挥资源优势,要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紧密联系。

目前,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中,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两种典型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这是国内最早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主要表现为学校资源走出去,企业资源走进来的双向互动。这种模式通常以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企业定制培养、双导师指导、企业管理及技术顾问指导、项目委托与合作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对专业人才进行多元化培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于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实践壁垒。

学科集群、产业集群双向对接模式:代替校企合作中点对点的互动方式,高职院校集成优势学科形成学科群对接区域发展支柱产业群,形成以专业核心竞争技术为集合的产业群,共同申请并承担国家及区域发展重大项目。这种模式可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双向优势互补,捆绑人才、基地和项目,实现科研和教学的有效互动与转化。

1.2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理论上,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具有生产性或创造性的要素合约,各参与方在产学研结合中各得其所,存在主体间的共赢互动,有其合作的内生长效机制。而实践中,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普遍缺失或不足,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环境及产学研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也多呈滞后状态。实证研究表明,前述“企业的助推”因素以及“高职院校教学的拉动”因素成为制约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究其原因,现有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以产学研三方为主要合作主体的模式下,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缺乏“共同语言”,在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障碍与困难,其合作往往是不深入、难以持续的短期行为。综上,这种横亘于学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源自产学研合作主体在性质、战略目标和产出上的显著差异———学研机构以知识传承和发展作为基本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而企业则强调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为目的。

2.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的理论构思

2.1行业协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分析

应用型人才要求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这也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学研机构端的理论知识如何向企业端的专业技能成功转化,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此时,行业协会作为贯彻政府有关方针政策,为政府、行业和会员提供服务,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反映行业及会员的建议和诉求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团体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有效联动并转化。

“接收器”功能: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反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力标准体系的形成反映了行业市场对专业人士的内在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能力要素集合,作为行业协会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行业协会的中介性、行业性和服务性为其整合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奠定了基础。其中介性和行业性使得其充分了解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其服务性决定了行业协会不仅服务于企业、政府,也服务于行业内专业人士教育。而且行业协会可以更客观地审视企业的长远利益,认识到企业与人才培养交互作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此,行业协会成为行业内收集和整理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研究并制定能力标准体系的最佳“接收器”。国际上,美国、德国、新加坡等若干国家的工程行业,其行业协会均颁布了相应的能力标准体系。

“指示器”功能:能力标准体系指导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根本目标不仅限于满足就业的需求,还应为人才深层次、资深化的发展能力需求打下基础。依据发达国家及地区相关行业协会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专业能力标准体系设置符合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包括了基本就业能力,也对深层次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涵盖了从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至发展能力的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因此,以能力标准体系作为指导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指示器”,使高职院校输出满足雇主需求的同时,有利于开展专业人才的终身教育。

2.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基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素养及实操能力,作为延伸,还要求毕业生具备成为财务顾问或高级财务顾问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工程造价专业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日益得到国家重视,但目前存在以下情况:国内设置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91所院校中仅有6所院校为“毕业证”和“造价员证”双证书认证试点,比率仅为6.59%;仅有4所高职院校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专业认证,比率仅为4.40%(双证书试点院校包括天津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东建大学,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负责制定造价员资格认证标准,对具有工程造价专业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资格认证);RICS专业认证院校包括天津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就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资格考试而言,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基于考核性的专业应用能力学习与实践考核不达标[2];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还相对停留在合同范本研究和理论推演层面,基于合同条款拟定和合同管理及工程造价纠纷解决的能力亟待提高。

由此观之,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高职院校、科研机构等实现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需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特点将行业协会纳入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机制中,综合并协调高职院校重育人、企业重效益、政府重发展、科研重技术、行业协会重规范的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广及应用。

3.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新建高职尤为重要,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制缺乏有效的操作机制来实现科研成果向专业能力体系的有效转化。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上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起到宏观调控和协调的作用,如何实现“学”“研”向“产”的转化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贻林,王美玲,邓娇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56-61.

[2]黄建瓯,吴智明,赵华.工程造价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莆田学院学报,2016,23(4):99-102.

课题名称:工程造价专业“产学研一体,项目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课题编号:SJG2Y201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