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预算分析评价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供电企业 预算分析评价机制研究

殷芹

惠州供电局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从供电企业具体的预算管理实践来看,其相关的制度、体系、流程、规范等框架性安排已十分完善,“程序性评价”水平已较高,但“实质性评价”较为缺乏。其后果是使得供电企业资源使用效益难以有效评价、预算管理无法真正实现“闭环”。本文对供电企业预算分析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企业全面预算的分析评价机制提出相关优化改进建议。


关键词:供电企业;预算管理;全面预算;预算评价


1研究背景

供电企业自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工具以来,在企业的推动之下,已经普遍实现了预算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但是,由于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以及精细的预算控制,很多基层供电企业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当中。另一方面,预算的制定过程较为复杂,由于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预测偏差,容易使企业产生决策失误。比如对宏观经济未来走向的错误预测,导致投资出现偏差,预算无法实现,或者对市场的把握错误导致企业效益下降。这些种种因素都为预算的实施带了困难与挑战。

因此,在预算管理面临如此严峻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运用好预算管理的工具,使企业能有效地运用预算管理,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地市供电局预算管理主要情况进行分析和深入探讨,以期寻找到更为有效的预算管理实施方案。

2预算分析评价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为整体体系较为完善和成熟,预算管控高度强化和细化,预算管理在整体经营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凸显。但预算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却难以切实推进。

2.1预算分析评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预算分析评价机制战略性不足

预算管理的战略性是其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基层供电企业在没有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预算管理和基于预算进行结算分析评价,往往注重局部利益,忽略整体利益;注重短期经营活动,忽略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目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增长不相适应。多数分析评价指标在停留在成本费用或经济技术指标等反映企业现有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上。

2.1.2 预算分析评价范围窄,涵盖不完整

传统预算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强调预算刚性执行,一般是将预算执行情况于预算目标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差异值判断预算执行的好坏,但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假设目标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先进性。但是,超额完成预算,可能由执行情况决定,也可能由目标高低决定。超额完成有可能是由于预算目标留有较大的“预算余宽”,这就无形中刺激了保留“预算余宽”的行为,这种带有一定折扣的低指标预算,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预算的协调功能和评价考核的公正。

2.2 预算分析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地位及职能认识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评价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预算管理内容和作用认识不够。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本企业管理相互融合,使预算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不能很好地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

2.2.2 预算参与人员的业务素质低

目前,基层供电企业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仅限于财务部门,并没有覆盖到所有财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预算管理人员,这样造成预算人才结构不合理,部门间协调困难。职能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对预算全过程管控乃至预算后分析评价工作的忽视等都与全面预算的全局观是相违背的。

2.2.3 预算结算分析评价意识淡薄

开展供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结算分析评价是预算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一种创新,这就需要全公司上下所有员工对预算结算分析评价能达成共识。目前尽管预算管理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预算分析评价环节仍然存在认识上和实务上的误区。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管理缺乏后评价意识,在参与预算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模糊,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自己的工作只是执行预算,预算效益于己责任不大。

2.2.4 预算管理评价配套机制缺失

目前,预算审查的内容多数注重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未对其经济型、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过于简单,仅通过预算指标完成率来对其进行评价;预算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反应不够透彻,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评价结果适用性弱。

3预算分析评价机制优化建议

3.1健全完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评价的工具,财务预算指标用可量化的可衡量的价值衡量结果优劣,从而全面综合地反映经营预算完成情况。因此,需要持续优化各领域、各层次相对应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现阶段,首先应该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类型与性质,逐步完善评价共性指标体系,并结合不同领域支出的具体特点设计相应的个性指标体系。具体实施路径应该是以建立成熟的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为着手点,此带动整体支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第二,不可能存在一个通用的指标体系可包打天下,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对预算支出进行分类及细化。第三,加强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研究。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值决定着整体的评价效果,必须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尽可能客观反映各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促进评价质量的不断提升。

3.2提高预算评价结果应用层次

评价程序完成后,针对实现情况所形成的结论就是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管理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与应用的管理活动,与评价工作效果直接相关。评价主体应该按照“评价结果有反馈”的要求,在完成评价工作后对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反馈之后更重要的环节就是应用,按照“反馈结果有应用”的要求,财务部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并将其转化为提高的各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是合理安排预算。加强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加大评价结果对下一年度预算的指导性作用,不能只是停留在对预算安排起参考作用的软约束,而应该建立硬性约束机制,避免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相互分离。二是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将评价结果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促进预算部口认真分析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正。另一方面,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应该提高职能部门预算管理水平。财务部在分析评价结果时,重点应该查找管理制度、流程、手段等方面的不足,探索完善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

3.3强化预算分析评价,细化责任分配跟踪机制

优化供电成本预算分析评价机制,强化预算项目结果考评闭环管理。将各项重要预算绩效指标或业务预算指标纳入全局内部二级和三级单位绩效考核,强化经营目标管控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充分保障经营预算目标的实现,持续推动预算执行的改进和提升。

结束语:目前供电企业面临售电量增长放缓、输配电价空间偏低、电网建设投资规模需求较大等内外部环境的严峻形势,对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极高的经营管控要求。我们必须紧密围绕经济效益这一主线,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管控住现在、规划好未来,持续有效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电网项目科学规划决策以及运维管理水平,是有效提升电网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不断提高目标预测与精细管控能力,不断强化预算项目实施效益分析评价能力,提升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中的规划与引领作用,最终落实企业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L].2015-03-15.

[2]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L].2016-12-22.

[3]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L].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