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活动更具情感,让孩子更加快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让音乐活动更具情感 ,让孩子更加快乐

张莉

四川省射洪市第二幼儿园 , 四川省 射洪市 629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和学校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幼儿审美水平以及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同时还能够丰富其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本文将从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幼儿音乐活动的开发原则以及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果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活动;情感;音乐教学

引言部分

幼儿阶段是学生进行审美学习以及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如果课程难度较大就很容易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进而很难融入到音乐课堂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形成沉默的现象。对此,音乐教师应该从幼儿的自身特征出发,对幼儿的兴趣以及顾虑心理进行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教学方法增进幼儿与音乐的距离,增强其音乐欣赏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音乐课堂的效率。

  1. 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节奏教学形式老旧

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园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总是将授课的重点放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以及音乐技能的练习方面,反而忽略了幼儿对于节奏的理解与学习。导致很多幼儿认为节奏就是简单的拍打,对于具有复杂音乐节奏的作品就很难进行学习和赏析。教师在节奏教学方面始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程度不足。在开展节奏专题教学时,很多教师只是然后幼儿重复机械式的拍打,并没有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这样一来就会抹杀幼儿的创造力以及对节奏音乐的感知力,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1]

  1. 忽略幼儿情感体验

很多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从而忽视了幼儿自身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意外的情况影响教学计划,比如领导的视察以及学校的紧急会议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有的教学安排难以完成。有的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就会人为地加快授课进程,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体验,难以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情感体验机会。

  1. 幼儿音乐活动的开发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首先应该遵循趣味性的原则,在资源内容方面有所选择与取舍,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且充满趣味性的生活资源或者艺术形象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音乐资源以及音乐活动的最大价值。

  1. 教育性原则

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思想形成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教育性原则。在进行活动利用以及主题选择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引用具有正向引导性的艺术资源,组织有益的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1. 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果的策略

  1. 创设有趣音乐情境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应该增加对幼儿性格的了解,根据其年龄以及性格特点创设不同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幼儿通过情节生动的故事情境很容易对音乐作用的内涵进行感知和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只能在教室中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音乐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增加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通过对画面、音乐以及文字的生活展示开展教学。多媒体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创建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猪八戒背媳妇》儿歌教学时,可以让幼儿试着背一个布娃娃,感受与模仿猪八戒背媳妇的样子,同时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在这样的气氛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诙谐与幽默,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1. 采取动态表演形式

音乐与表演都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相较于音乐而言,幼儿对于动态的表演形式更加喜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表演与情景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践创作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进行《大鹿》歌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音乐中的场景,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在进行表演之前,音乐教师应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表演的氛围。学生通过表演能够快速地掌握歌曲作用的内涵,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

  1. 增强音乐实践体验

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比较强调学生对于音乐的实践与体验,但并非只有唱歌与跳舞这样的形式,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体验与尝试,如故事、表演、语言以及乐器等,最终实现多方位的综合教学

[4]

比如,教师在进行歌唱姿势与呼吸方式教学时,可以将专业的术语生活化,例如伸懒腰、晃动身体的感觉等,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歌唱技巧的理解。在进行气息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体会搬重物时的呼吸状态,增加教学讲解的生动性。再比如,当教师在进行童谣《拉大锯》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进行画面的联想,然后将自己想到的画面画下来。这样的转换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内容以及情感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对于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动态表演形式以及增强实践体验等方法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虹娟. 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研究——玩出来的课程[J]. 邢台学院学报, 2019, 34(01):169-171.

[2]付晓丽.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8, 000(019):130.

[3]鲁茜.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J]. 明日, 2018, 000(045):0253-0253.

[4]孙林伟, 施莹莹.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23):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