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带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眼针带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的临床观察

刘艳柱

黑 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 目的 探析眼针带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眼针带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 结论 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可积极应用眼针带针康复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普及应用。

【关键词】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恢复期;治疗效果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中风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偏瘫是常见后遗症之一[1]。虽然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阶段通过康复运动锻炼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依然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使康复训练效果受到限制[2]。中医认为中风偏瘫患者存在气虚血瘀症状,通过传统的眼针带针治疗结合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旨在眼针带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在42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59.32±3.45)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在41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59.28±3.56)岁。对比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O.05)。纳入标准:气虚血瘀型患者;中风偏瘫恢复期在2周至6个月;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分为三个时期,弛缓时期指导患者进行健肢位保持、患肢被动运动训练,协助患者练习翻身、下肢控制、坐位平衡等训练;痉挛时期指导患者练习起坐、站立、站立平衡、上下台阶、跪位、行走等训练;恢复时期指导患者练习步态,展开各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练习健患侧翻身,练习腕、踝关节的牵拉动作,进行坐位、站立的平衡训练等。每周练习五天,周末2天休息。观察组采用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眼针主要施针穴位有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施针时,穴区与眼眶内缘保持 2mm,选择平刺施针,入针5-7mm,并轻刮10次后留针,时间保持45min,留针期间可开展康复运动训练,训练完毕起针。

1.3 疗效标准

(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和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基本能够独立生活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和运动功能有一定恢复,在辅助下可做到生活自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无法生活自理为无效;(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 fugl-Meyer量表评价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测评,轻度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重度为31-4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中分析相关数据,以χ2和率(n,%)检验计数资料,以(5fab47a4e6862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和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76%(25/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39<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5fab47a4e6862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评分(分)

神经功能评分(分)

观察组

33

68.85±10.23

13.28±6.56

对照组

33

54.46±9.34

18.47±7.82

t

-

5.968

2.921

P

-

0.000

0.005


  1. 讨论

中风,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中风患者通常会伴随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偏瘫是常见的后遗症。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尽早展开科学有效的康复运动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降低残疾发生率,使患者尽快康复功能,减少医疗和护理费用,回归正常生活[3-4]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医康复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中针刺疗法在中风偏瘫疾病康复治疗中被证明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通过为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眼针带针康复治疗,取得了理想疗效。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恢复独立生活能力。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患者气虚血瘀,通过在眼穴区取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有助于增加脑血流量,并起到益气活血的效果,在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5]

综上,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可积极应用眼针带针康复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广泛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汉方,柏强.眼针治疗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3):339-341.

[2]牛丰收.眼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恢复期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南,2018,0(51):37.

[3]谢卫娜,谢川.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8,36(1):38-40.

[4]许海生,张锋伟,贾炜.芪龙偏瘫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8):108-109.

[5]王鹏琴, 鞠庆波, 宋哲, 等. 眼针带针康复法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12(4):53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