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李 华

山西省浮山县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2600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2例,对比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比组SAS评分分别为(13.55±2.74)分、(35.36±10.22)分,SDS评分分别为(15.54±3.77)分、(36.51±12.22)分,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与对比组自觉症状评分分别为(25.31±3.57)分、(16.47±3.06)分,日常生活评分分别为(25.21±2.37)分、(16.67±3.55)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24.39±3.74)分、(18.64±2.55)分,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4.91±9.68)分、(51.78±9.16)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81、13.5374、15.3267、10.3357,均P<0.05)。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满意82例,满意度为100%;对比组:满意65例,满意度为79.27%;实验组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选心内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且心理压力随之降低,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整体效果得到改善,护患关系稳定,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内科护理服务;临床效果

引言

心血管内科在医院中是十分关键的科室,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心内科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临床常见症状为心律失常,当患者疾病发作时会出现严重的胸部不适与胸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优质护理是现如今常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一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心内科患者的心理耐受力,进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次数,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心内科患者,排除存在其他器官重大疾病、肿瘤、非自愿参与实验,无法配合护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2例。实验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37~87岁,平均(65.49±21.51)岁;病程3~19年,平均(12.61±6.39)年;疾病类型:高血压27例,心内科33例,风湿性心脏病22例。对比组:男41例,女41例;年龄37~86岁,平均(64.38±21.62)岁;病程4~19年,平均(13.64±5.36)年;疾病类型:高血压25例,心内科31例,风湿性心脏病2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①完善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业务骨干及责任护士为成员,专门负责患者的优质护理工作;②完善专业优质护理培训: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专业培训,包括优质服务理念的学习、心内科疾病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仪表仪容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③专业优质护理:a.做好优质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认真介绍病房环境、医院布局,特别是需要做检查的科室位置、食堂、卫生间等,介绍主治医师、主管护师,患者出院后要立即进行消毒并及时通风,调整病房内湿度与温度,确保患者入院后病房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新鲜,要求患者及病房内人员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等。b.优化健康宣教: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因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等,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采用播放专题讲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c.优化心理护理:由于心内科疾病起病急、预后欠佳,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不良情绪原因,积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通过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d.优化运动护理指导:心内科内科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引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如太极、打拳、散步等,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过量。④完善奖惩制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良性循环。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效果及质量,把优质护理服务纳入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升护士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结合护理满意度进行考核,并作为科室评先树优、晋升晋职的重要依据,促进优质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1.3观察指标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5fab481d66c97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5fab481d66c97_html_1146585a09cd2efa.png

2.2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81、13.5374、15.3267、10.3357,均P<0.05),见表2。

5fab481d66c97_html_2734d1ba95287a9f.png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5fab481d66c97_html_ae08a192022f0cc7.png

3讨论

优质护理是随着医疗水平发展形成的一种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强化护理服务质量,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落实优质护理,需要从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服务细节等各方面加强护理服务质量,时刻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实际需求实施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低耗、满意、可靠的医疗服务,既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又符合现代医疗服务需求,既保证患者躯体舒适度,又强化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以医院为空间实现患者生理、心理的协调,同时为患者提供个人、家庭、社会的人文支持,最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医疗体验,进而促进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淑霞.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4):142+145.

[2]姜雪.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9):116.

[3]王昊雯.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8):89-91.

[4]王伟.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0):115.

[5]许亭亭.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6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