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运冬琳 1 余成程通通讯作者党军霞 2 禅雪莹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 急诊科 新疆省 伊宁市 835000

【摘要】目的:分析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恢复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方法:本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两组人数相等。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又增加了预见性护理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6.00%,对照组80.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加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今后要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工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胸后骨疼痛症状,个别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患者在发病后需要及时送医治疗,在对症治疗之余,还需要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进一步推进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患者治疗恢复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研究中,把来我院就医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两组人数相等。其中,对照组内的25名患者中共有14名男性、11名女性,患者的年龄在5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3±2.16)岁。该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内的25名患者中共有15名男性、10名女性,患者的年龄在5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2±1.18)岁。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因为P>0.05,所以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可以继续推进。

1.2方法

首先是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病情指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及营养支持等内容。

其次是实验组患者新增加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护理。需要根据已有的护理案例来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因为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他们会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所以要重视这一环节的优化改革。在患者入院之初对其进行急救时,一定要做好各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并做好急救器械或药品的准备核查工作,进而保证急救的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会在凌晨时间段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这一时间段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变化,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给医生进行处理。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具体来说,需要将患者的头胸以及下肢等部位微微垫高,以保证其血流通畅,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此外,还需要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给患者使用利尿剂和血管舒张剂,进而缓解患者的病情。(2)心理护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前区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所以会让患者产生濒死感。因此患者在发病后很容易会产生悲观、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要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在日常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其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或情绪障碍,必须要为其安排专业的心理疏导。(3)健康教育,即帮助患者学习、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进而改变其认知水平,提高其风险意识。之后还需要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及作息习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研究过程中,主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具体使用的是我院医生自制的调查问卷,在患者临出院前对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分成了“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标准。总护理满意率等于非常满意人数加满意人数除以总人数。

1.4数据处理

实际研究中,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完成了各项数据的计算分析。计数资料以(%)来表示,采用的是卡方检验。最后将“P<0.05”当成了判断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2.结果

汇总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6.00%,对照组80.00%。详细数据对比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人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

实验组

25

21

3

1

96.00%

对照组

25

15

5

5

80.00%

X2





4.4335

P值





0.0352

3.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以及浑身乏力等症状,主要与患者的心脏收缩率下降有关。此外,患者的心脏瓣膜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在发病后需要及时送医治疗,这会影响到实际治疗效果。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来提高及时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体来说,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汇总整合分析,进而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2】

本研究证实,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辅助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6.00%,对照组80.00%。今后要注意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淑月.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01):71-72.

[2]叶利华.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