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鉴别诊断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3


MRI鉴别诊断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施从忠 李辉 刘福贵

厦门海沧新阳医院放射科 361026

厦门海沧新阳医院超声科 361026

泉州滨海医院放射科 362000

【摘要】 目的:观察MRI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价值和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膝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研究组)以及退行性关节炎患者80例(对照组),先后对其采用超声、MRI和病理检测,以此来判断MRI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以及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影像特点。结果:不同检测方式对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检测方式的确诊标准略有不同,关节软骨改变等病灶确诊率有较大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的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损伤、韧带病变情况差异较小(P>0.05),而研究组的滑膜病变、关节积液、腘窝囊肿、血管痂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MRI能够更明显的反应患者病灶及周围部位的结构性病变情况,而超声对积液变化,血流信号等具有更好的检出优势,因此在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时,两种方式合用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超声;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推测与遗传、免疫功能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主要地表现为关节及其周围病变,常见病灶多位于滑膜,关节腔,关节周围软骨以及半月板,表现形式多为炎性病变,积液增多等,初期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且与多种关节炎存在混淆的可能性,在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的前提下,病灶会逐渐对关节周围组织造成破坏性损伤,病症发症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晨僵(随着发展时间和频率会逐渐加重),直至发展为关节畸形,多关节受累,Felty综合征等,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因此出现类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对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影响[1-2]。为了进一步了解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变化,分析MRI鉴别诊断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本文开展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的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膝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研究组)以及退行性关节炎患者8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男女性别比为46:34,年龄49-71岁,平均(61.36±4.17)岁),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44:36,年龄51-71岁,平均(62.07±4.66)岁),基线资料比较显示差异较小(P>0.05)。

参与研究患者均了解MRI、超声和两种关节炎等研究全部内容,表示同意并签署了实验同意书。本次纳入患者标准为:(1)符合《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对类风湿性、退行性关节炎指征;(2)无膝骨关节病症或者手术史,对于超声、MRI检测无禁忌;(3)无骨代谢疾病;(4)发育正常,无骨质疾病(例如骨质增生、骨赘、骨肿瘤等);排除患者的标准为:(1)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障碍;(2)合并有其他关节炎症;(3)无法有效沟通,配合研究[3-4]

1.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MRI和超声检测,检测范围为膝骨关节以及周围,包括髌骨、股骨、胫骨、半月板等,患者在接受超声检查时,以本院自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Philips HD7进行检查,探头频率制定为8-12MHz,线阵探头为10-12MHz。患者根据检测医师的要求以仰卧位躺于检查平台上,根据医师的要求将膝关节进行屈曲和伸直,在此期间医师操控仪器对患者的病灶及其周围部分进行扫描,根据回声、血流信号,对于患者的囊性积液,滑膜增生部分进行检查,在完成髌骨、股骨、胫骨、半月板的扫描和记录后,要求患者改为俯卧位,医师扫描患者的腘窝,以此来观察腘窝侧的回声以及形态缺失。

执行MRI检测时,需要先调整仪器的参数,分别为矢状位序列(T1W1,FOV为120mm,层厚4mm,矩阵256×192,视野160mm×160mm)、冠状位序列(STIR,FOV为140mm,层厚4mm,矩阵192×160,视野150mm×150mm)和横断位序列(T2W1,FOV为140mm,层厚4mm),采集次数均为3次,检查时,在膝关节上绕圈,要求患者呈仰卧位并自然伸直膝关节,MRI平扫后记录异常的关节软组织、骨髓、骨性关节、肌腱以及关节腔。所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ESSENZA 1.5TMR扫描设备。

1.3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本院MRI设备和超声检测后,由骨科、关节外科、影像科室的专家进行盲评,根据检测资料,判断患者的病症情况,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其中MRI检测确诊为膝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符合:(1)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滑膜出现骨髓水肿、骨髓水肿伴囊性灶等明显病灶;(2)膝骨关节内有明显的滑膜增生,关节积液超过3ml;(3)检出胴窝囊肿;(4)膝骨关节软骨不规则变薄或局部缺损,严重者出现软骨下骨质暴露;(5)半月板损伤。超声检测确诊为膝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符合:(1)膝骨关节滑膜厚度超过2mm;(2)滑膜内血流信号点状血流或血流融合成片超过3处。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根据医师组的检测结果,对比病理检查结果观察MRI和超声的确诊率和误诊率,并将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膝骨关节进行比较,以此来观察研究组患者的膝骨关节的影像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MRI、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同检测方式对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检测方式的确诊标准略有不同,关节软骨改变等病灶确诊率有较大差异(P<0.05),详见表1:

1研究组患者MRI、超声检测结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关节软骨改变


滑膜病变


关节积液


韧带改变


血管痂形成


半月板损伤

腘窝囊肿

确诊率

MRI

80

48(60.00)

42(52.50)

41(51.25)

10(12.50)

39(48.75)

33(41.25)

41(51.25)

73(91.25)

超声

80

31(38.75)

67(83.75)

55(68.75)

29(36.25)

38(47.50)

37(46.25)

39(48.75)

72(90.00)

χ2

-

7.226

17.989

5.104

12.240

0.025

0.406

0.100

0.074

P

-

0.007

0.001

0.024

0.001

0.874

0.524

0.752

0.786

2.2两组患者MRI检测结果比较

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的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损伤、韧带病变情况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滑膜病变、关节积液、腘窝囊肿、血管痂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两组患者MRI检测结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关节软骨改变


滑膜病变


关节积液


韧带改变


血管痂形成


半月板损伤

腘窝囊肿

研究组

80

25(31.25)

42(52.50)

48(60.00)

29(36.25)

3(3.75)

49(61.25)

28(35.00)

对照组

80

24(30.00)

65(81.25)

63(78.75)

30(37.50)

39(48.75)

46(57.50)

47(58.75)

χ2

-

0.029

14.925

6.619

0.521

41.840

0.233

9.060

P

-

0.864

0.001

0.010

0.471

0.001

0.629

0.003

3.讨论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和退行性膝关节炎在前期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从病理变化上来看,均是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受损,从临床特征来看,两种的病症在初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患者的膝盖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发生机制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在发展到后期后,累及受损的器官较多,甚至造成关节畸形和诱发风湿性心脏病[5]

目前对类风湿性膝关节炎主要采用影像检测,由于该病症会引起炎症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和软骨,在炎症的影响下,患者的软骨会逐渐变脆变薄,整个发展过程中,关节滑膜也会因为炎症反应受到损伤,从而出现血管枷的以及关节积液,随着血管枷的持续加重,并向滑膜、软骨面进展,这会导致腘窝囊肿的发生和加重[6-7],因此通过MRI检测,可有效的区分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和退行性膝关节炎以及其他关节炎的区别,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滑膜病变等四项病灶病变严重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关节软骨改变等病灶改变在多种关节炎中均属于常见的病灶,因此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这些指标上差异较小(P>0.05)。

此外彩色超声,血清检测均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其中彩色超声的优势在于:(1)对骨肌肉病变等检测效果较好,由于MRI检测对于滑膜的厚度无法完全显示,导致患者在出现不均匀性滑膜病变时,超声的检测效果相对优于MRI检测;(2)彩色超声检测能反应膝骨关节周围的血流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患者的关节积液的情况,这也是MRI检测的容易漏诊的地方[8-9]。但MRI的优势在于对骨质破坏,骨质增多,肌腱肿胀等结构性的病变的检测效果较好,采用T1WI模式序列可用于观察骨髓和软骨等信号变化,从而确定膝骨关节的病变严重程度,T2WI模式可用于显示积液,两种方式可进行多序列、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病症进行佐证,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可靠的诊断,因此MRI检测和超声检测均具有各自的优势,研究的结果因此显示不同检测方式对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差异较小(P>0.05),而由于不同检测方式的确诊标准略有不同,因此在关节软骨改变等病灶确诊率有较大差异(P<0.05)[10-12]

综上所述,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MRI能够更明显的反应患者病灶及周围部位的结构性病变情况,而超声对积液变化,血流信号等具有更好的检出优势,因此在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时,两种方式合用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卜发平.MRI鉴别诊断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0):130-148.

[2]张丽,汤春贵,郝淑彬,等.MRI联合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侵蚀程度检测与预后的相关性[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2):298-302.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265—270.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705—715.

[5]章春来,张菁菁,许敬华,等.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软骨病变超声与MRI检查结果比较[J].浙江医学,2017,39(4):301-303.

[6]汤晓菲,丁秋玲,孙鹏飞,等.膝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MRI及超声表现分析[J].北京医学,2019,41(7):538-541.

[7]张卉,王道清,史东星,等.MRI对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作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8):246-247.

[8]胡炜,邹鸿星,杨淮河,等.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临床异同点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34-136.

[9]赵崇进,温丽嫦,姚瑞颜,等.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肌骨超声,MRI和数字X射线摄影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93-94.

[10]李岩,樊光辉,李蓓.膝关节滑膜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1):2485-2486.

[11]尚卫国,谭沛.超声与MRI鉴别诊断退行性膝关节炎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9,30(18):2408-2412.

[12]何建灵,黄庆艳,李振恒,等.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09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