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中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分析

许庆池

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卫生院, 361024

摘要:目的 临床中周围性面瘫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患病后会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应用中医针灸结合艾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人数相同,全部为50例。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的措施对患者展开治疗后,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可以明确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治疗后,对整个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可以明确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医针灸结合艾灸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可以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可以让患者的痊愈时间得以有效缩短,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针灸;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治疗效果



临床中面瘫具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同时此疾病还可以将其称之为面部神经炎。此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患者的面部表情肌群功能出现障碍。在所有面瘫疾病中,周围性面瘫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患者患有此疾病后,会表现出面部神经组织受压等,导致患者出现口眼歪斜和抬眉以及闭嘴等失去控制的情况。而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来说,此类患者会表现出耳后乳突区疼痛以及而内部出现疼痛,患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目标全部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这些患者全部在我院接受治疗,在所有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目标。为了研究结果显著,针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小组的命名,两组中的患者人数全部为50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并不相等,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具体为61例和39例。针对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最小年龄的患者为27岁而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8岁,(36.58±5.52)为患者的平均年龄。患者的面瘫程度主要可以分为轻度和中度以及重度,其基础资料对比后差异并不明显(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具有一定差异,此组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使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选择的药物主要为维生素B1和甲钴胺注射液以及强的松等。使用这些药物每周对患者治疗三次。针对患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时,每次使用的剂量为0.5mg。采用维生素B1对患者治疗时,每天使用的剂量为100mg。采用强的松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其剂量每天不能超过100mg。

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的方式为中医针灸结合艾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选择的主穴为合谷穴、风池穴、太冲穴、颊车穴、地仓和翳风穴,针对患者进行针刺的穴位主要以远道和局部相配合,远取足三里、合谷穴、风池穴、太冲穴。局部取地仓穴、鱼腰穴、太阳穴、攒竹穴和颊车穴以及阳白穴。选择1.0寸不锈钢钢针应用沿皮浅刺法进行针刺,患者进针后需留针20min,然后在此基础上点燃艾条,并在患者施针的穴位上进行交替施灸,具体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和患者具体的耐受为度,每天对患者治疗1次,每周对患者治疗6次。一个疗程为2周,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需展开常规的消毒灭菌工作。并保证针灸的手法柔和,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捻针和旋转针,而且在治疗后需注意留针。

    1.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资料使用SPSS 21.0处理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和X2对组间数据对比进行检验,P<0.05说明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痊愈时间和面神经评定评分

组别

n

痊愈时间

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

观察组

50

10.17±2.38

80.46±4.15

对照组

50

15.13±3.21

71.18±5.22

t

-

7.755

7.338

P

-

<0.05

<0.05

表二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50

32

16

2

96.0

对照组

50

17

15

18

64.0

X2

-

-

-

-

5.631

P

-

-

-

-

<0.05

    1. 讨论

    无论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或不同性别的人群,都很有可能出现周围性面瘫,此疾病出现的原因主要因为患者的面部神经管、内部神经组织出现了非特异性炎症,对于急性期的患者来说,甚至无法实现闭眼和蹙额等面部表情动作,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口角下垂和侧面部表情异常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此疾病进行治疗时,一般可应用中医治疗和西医药物治疗,各种不同治疗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

    在中医中,此疾病的发病原因被认为风寒或风热对患者的机体进行入侵,导致患者的经脉失去原有滋养,最终产生的面部组织瘫痪。对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患者来说,在整个面瘫过程中属于发病的初期,此时通过中医针灸联合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体内的风寒湿邪有效去除,并起到一定舒筋通络的治疗作用,患者周围性面瘫的疾病进展得以有效控制。通过此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还可以使其面部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让面瘫的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其具体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西药方式优秀很多。

    在中医治疗中,针灸和艾灸治疗属于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穴位的选择并没有统一标准。治疗疾病时还需和患者面瘫的具体情况相互结合,对穴位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穴位的数量以及具体位置。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避免对患者正常神经组织产生刺激,避免出现神经炎症或面部水肿等情况。另外患者的治疗中还需遵循着平补平泄的理念,对疾病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比如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的神门穴和印堂穴以及神庭穴等部位进行针灸,可以让患者面部肿胀以及水肿等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对血液循环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可以调节患者炎症组织的局部淋巴状况,显著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使肌肉组织和面部神经的营养不良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艾灸方式进行治疗时,还需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患者进行分型,按照患者的不同类型,对穴位的选择方案进行调整。比如患者属于风寒型,此时进行针刺时可以选择双侧合谷穴和曲池穴,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局部组织腧穴展开艾灸治疗。如果患者为阳明热盛,可以对其针刺合谷、足三里、内庭以及腧穴等穴位。

    总而言之,针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医针灸联合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让患者症状痊愈时间得到有效缩短。使其面部肌肉组织的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谭成香.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J]. 健康养生, 2019, 000(007):214.

    2. 黄汝芹, 郑瑾, 张兰会, et al. 牵正散加减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风寒证)的经验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027(001):186-188.

    3. 黄年平,李学杰,黄信全,滕欣,王生言.艾灸联合茎乳孔注射红花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2):2203-2205.

    4. 姚萍,许伟国.艾灸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