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伤急救流程优化在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对创伤急救流程优化在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张婉 刘茹 袁华丽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急救流程优化在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8月-2020年08月诊治的98例创伤急救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给予优化创伤急救流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接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静脉用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患者优化创伤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地保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伤;优化急救流程;应用效果

在我国建筑行业、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创伤发生的概率也一直呈现出增加趋势,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其比较复杂的创伤主要为复合伤和多发伤,有具体研究表明,严重多发伤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存在有三个死亡高峰,第一为患者遭受创伤的数分钟内,第二个为患者遭受创伤的6-8个小时,第三个为患者遭受创伤的数天到数周。为了提升创伤患者的抢救效果,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主要以创伤急救患者为对象,分析优化创伤急救流程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08月-2020年08月诊治的98例创伤急救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46.68±5.84)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46.35±6.0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流程:在患者到达急诊科以后,抢救室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展开评估,对需要会诊的展开会诊,然后为患者制定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优化创伤急救流程:①急诊优化措施:急诊室首先需要安排准备人员和值班人员,确保在接到急救电话5分钟内出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电话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需要在现场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输液、吸氧、生命体征等各项救治措施,将患者送往医院,通知医院准备对患者进行抢救工作。②建立绿色通道:医院需要先对患者进行抢救,然后在令患者进行挂号和缴费,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到达之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医生需充分评估患者的脉搏、血压、意识、心跳等指标,为患者做好相对应的抢救措施和手术准备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联系工作,填写好护理记录单、转运交接单和知情同意书等。③流程优化措施:待评估完患者病情以后,护理人员需要采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在5分钟之内为患者完成血压、静脉通道建立、心电监护、给氧、血氧测量、血样采集等措施,各个岗位人员需要做好自身工作,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医护工作等。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急救效果,观察记录两组的接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静脉用药时间,四项指标均与抢救效果呈现出负相关;评估两组的抢救成功情况和满意度,观察记录两组抢救成功和满意的例数,展开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5fab8769ba12f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5fab8769ba12f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

与对照组接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静脉用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n(5fab8769ba12f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例数

接诊时间(min)

心电监护时间(min)

分诊评估时间(min)

静脉用药时间(min)

观察组

49

15.46±3.02

4.02±1.13

0.57±0.35

4.02±1.24

对照组

49

24.79±5.46

5.87±2.46

2.24±1.24

7.13±1.79

t

/

10.467

4.784

9.073

9.99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和满意度

与对照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相比,观察组均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和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49

48(97.96)

47(95.92)

对照组

49

42(85.71)

41(83.67)

5fab8769ba12f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

4.900

4.009

P

/

0.027

0.045

3 讨论

创伤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高的发生率,患者多表现为复合伤和多发伤等,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患者展开临床急诊抢救的目的在于对患者的死亡率进行降低,对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提升[2]

传统的急诊流程难以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提升,为了给予患者生命安全更有力地保障,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成立创伤中心,相关医护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组成具有专业且丰富抢救经验的团队,团队人员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通过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来把握好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接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静脉用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说明优化创伤急救流程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工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优化创伤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地保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哲, 黄伟, 王志伟,等.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2):298-301.

[2]刘颖, 王燕, 刘畅. 优化创伤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5):237-239.

[3]李美佳, 席文.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4):103-106.